江西:蒸谷米占全省大米創匯95%
不到1元錢1斤的早米,加工成蒸谷米后,在國際市場每斤賣到1.3元左右。填補全國空白的江西蒸谷米產業經過一年時間的發展,不僅成為中國大米的強勢出口品種,而且為江西大米出口挺起了“脊梁”。去年,我省共出口蒸谷米10萬噸,出口創匯2200萬余美元,蒸谷米出口創匯占全省大米出口創匯的95%。
蒸谷米,是國際大米貿易的新興品種,是以稻谷為原料,經清理、浸泡、蒸煮、烘干等加工方法生產的大米制品,在歐美和中東地區被奉為健康食品和營養大米。長期以來,國際市場蒸谷米貿易一直被泰國、美國、烏拉圭等國壟斷。我省是我國大米的主產區和出口基地,有著豐富的優質糧源。2004年11月,世界500強企業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與江西金佳谷物有限公司合資,在我省進賢縣創辦大米加工企業——中糧(江西)米業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惟一、亞洲最大的蒸谷米加工廠。公司從德國、美國引進主要設備,生產過程全部自動化,產品全部出口,填補了我國在蒸谷米出口方面的空白。
生產蒸谷米伊始,由于我國無出口蒸谷米標準,只能參照泰國標準,但泰國蒸谷米糧源、品質等方面與我國實際情況有所差別。為更好地保證蒸谷米的質量、安全和衛生,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與企業共同努力,經過近2個月的時間,出臺了《出口蒸谷米企業標準》。同時,在此標準的基礎上,向國家質檢總局申報了《出口蒸谷米行業標準》的制定項目。為了躋身國際蒸谷米市場,保證出口蒸谷米質量,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健全質量體系,從企業的原糧采購、加工工藝、產品質量和檢驗運輸等諸多環節進行全方位跟蹤和指導,并幫助企業建立ISO9002和HACCP體系。2005年1月份,中糧米業還首次對日出口白米,日方要求的129項大米農殘檢測指標全部符合要求。
一年來,中糧(江西)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蒸谷米成功進入中東、非洲、歐洲等國家,年加工稻谷26萬噸,其中70%為早稻。由于企業的收購價高于市場價和國家保護價,南昌、進賢、豐城、臨川、鄱陽等地及安徽、湖北、江蘇等外省農民紛紛將原糧賣到該企業,促進了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