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并購浪潮
早在2009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4萬億投資拉動”、“10大產業振興規劃”、“推進產業并購重組”等詞匯就已經在網絡上形成熱議。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家更加關心的是:中國如何既能保證經濟數據增長,又不減弱經濟實體活力;既能拉動產業升級,又不引發過多行政干預。發生在各主流行業的并購行為似乎已經在實踐中國改革的新路徑。
在國務院相繼出臺10大產業振興規劃和國資委《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工作指引》(簡稱:《指引》)等諸多利好政策推動下,2009年國有企業之間的大規模并購重組浪潮正在暗流涌動。
長江證券研究部資深策略分析師張凡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指引》發布帶來了央企與地方國企和跨區域跨省市并購重組的機會。《指引》出臺后,同行業間或者行業上下游間央企并購地方國企和同一央企旗下不同區域的上市子公司之間重組將變得更為便利。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2009年中國有望迎來一波前所未有的并購、重組的浪潮,這股力量將同時波及到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而且,在各大產業振興規劃相繼出臺的“引導”下,國有企業之間的大規模兼并和重組都勢在必行。
支持梅新育做出上述判斷的依據有三:首先,危機不僅壓低了資產價格,而且令不少企業難以支持并尋求被收購;其次,中國外匯儲備充足,足以支持國內企業進行大規模海外并購;最后,相關政策也開始為國內的并購融資放行。
長期研究和關注并購投資領域的易凱資本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冉也預計:一波前所未有的并購浪潮正在醞釀之中并很有可能會在兩三年內爆發。“即便沒有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以及隨之而來的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的很多產業也已經到了需要通過并購實現大規模整合的時候。”
當然,中國資本要去海外“抄底”,同樣存在諸多不可預知的風險。
結合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汽車和TCL并購阿爾卡特和湯姆遜等案例,梅新育認為,國內資本海外“抄底”應盡量避免兩類風險:首先是商業性風險,如危機漫長可能超出預計;收購標的內部信息不透明,可能低估債務負擔規模;企業文化融合困難等。
其次,海外“抄底”同樣存在政治性風險。海外投資中的政治性風險傳統上劃分為戰爭和內亂風險(政治暴力風險)、征收風險、匯兌限制風險(轉移風險)、違約風險、延遲支付風險5類,進出口貿易中的政治性風險還包括進口國政府禁止進口的風險。(本報記者 楊小林 采訪整理)
瘋狂的并購之鋁業
中國鋁業:天價收購
“我會祝他好運。”國際礦業巨頭力拓的中國區總裁路久成得知原中國鋁業總經理肖亞慶成為新任國務院秘書長之后,戀戀不舍地向這位曾經的“密友”告別。
在過去的2008年,幾乎全年時間,路久成都在和肖亞慶秘密商談一件事情——怎樣能讓力拓與中國鋁業的關系更加“親密”。這是中鋁與力拓的第二次攜手,一年前中國鋁業“拔刀相助”,幫助力拓擋住另一大礦業巨頭必和必拓的收購,此后雙方關系便一直“曖昧”不清。
在2008年的兩會上,國家開發銀行作為中國鋁業收購力拓股份的貸款方,其一位副總向記者暗示了對中鋁對這種投資的支持,“很少能有機會見到這么大的投資項目。”而時隔一年,在2009年兩會召開前夕,國開行向中國鋁業兌現了這份厚禮。
中鋁之心路人皆知——成為一個國際化的綜合性金屬公司。
曾經在競購力拓戰場上狹路相逢的必和必拓在一次內部培訓上,斷言中國鋁業是中國最好的冶金行業企業。外界預言,2020年中國鋁產量將達到3600萬噸,占世界鋁產量的50%。而目前中國占世界鋁產量的1/3強。中國鋁業麾下的鋁企業產量與利潤占中國鋁工業的60%以上。
中鋁希望發展其他礦產業務,但是手中沒有太多的可開采的資源類項目。恰在此時,負債累累的力拓出現在了中鋁面前。負債400億美元的力拓計劃減少負債100億美元。“由于資金問題,我們不得不停止建設一些礦產項目,”路久成告訴記者,“還有一些項目需要拍賣。我們在2009年和2010年將縮減大量開支。”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打壓下,在世界各地都有礦產投資的力拓與中鋁一拍即合。中鋁向力拓開價195億美元的現金,其中有72億美元的可轉換債,這包括了力拓各大礦的買賣價格。
力拓董事會對中鋁的闊綽出手非常滿意,“按照中鋁出資的價格換算,力拓的市場價值在800億美元至900億美元,而實際上力拓的市場價值400億美元都不到。”路久成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買賣。
“這么大的收購案,需要有政府支持才能夠做到。”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鋁部人士對此評價說,“在國內進行收購,中國鋁業一般不會動用現金,而國際收購,就需要現金流支持,這說明背后有政府支持。”而國開行就是一個重要的角色。
有消息稱,中鋁集團已獲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支持,為其收購力拓進行融資。據透露,在資金問題上,中國鋁業出手競購力拓時,曾經遭到中投的回絕,這次國開行支持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不過,中國鋁業自己的需求更強烈。”2007年末,當必和必拓要求收購力拓之時,中國鋁業便充當了白衣騎士,一位參與該事件決策會議的人士透露,“中國鋁業自己收購的意向非常強烈,中國鋁業一位副總早就和相關投行規劃好了收購的步驟。” 上述人士認為,“現在是一個收購的好時機,”據了解,2008年中國鋁業第一次出手購買力拓股票時,購買價格為59英鎊/股,而此時力拓股價則徘徊在十幾英鎊的區間。
“今后,我們有可能和中鋁互補的項目非常多,”路久成指出,中鋁在礦業建設領域中有很大優勢,而力拓的優勢則在勘探上,“比如,我們可以在智利的項目上采取合作等,項目多的一年也談不完。”
風險提示NOTES
海外并購遭遇政治風險
在中鋁與力拓如膠似漆的時候,中國金屬生產商五礦集團(Minmetals)向Oz Minerals發出了26億澳元(合17億美元)的善意收購要約,成為在關于資源控制權的爭論中,最新一家尋求向澳大利亞礦業公司注資的中國公司。
此外,華菱集團也將認購澳大利亞第三大鋼鐵巨頭FMG2.25億股新股,每股價格為2.48澳元,交易總金額為5.58億澳元。
德勤分析師向記者講解了中國企業意圖購買海外公司的思路,“在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很多英國上市礦業企業股票出現了下滑,這正是收購的大好時機。預計在2009年下半年,會有更多的收購案例出現。”不過,跨國收購不僅僅是兩相情愿的事情,面對近期中國企業多例收購澳大利亞礦業企業的情況,雖然澳大利亞政府沒有明確表態,但是澳大利亞國內的反對呼聲卻一直高漲。
“海外收購一定要低調,” 上述德勤分析師表示,“也許從小的收購案著手,會更為穩妥。”
瘋狂的并購之鋼鐵業
河北鋼鐵:區域稱王
趙星(化名),河北鋼鐵集團某高層秘書,春節過后,他的工作異常繁忙起來。
不久前,集團一次內部會議再次研究了2009年河北鋼鐵集團重組省內民營鋼鐵企業的部署。現在,他正馬不停蹄地跟隨領導穿梭于河北省國資委和唐山一帶的民營鋼鐵企業之間。
不久前,趙星跟隨領導剛剛考察了一家瀕臨倒閉的鋼鐵企業,并代表河北鋼鐵集團和這家企業的老板達成了股權收購的初步意向。“唐山還有好幾個民營鋼鐵企業要被我們收購,2009年的任務很重呀。”趙星對記者如是說。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把河北鋼鐵的產能從近1.2億噸減少到8000萬噸左右,產量雖然減少了4000萬噸,但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卻要比現在高很多。”曾直接操刀重組河北鋼鐵集團的河北省副省長孫瑞彬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如是說。
“產能減少,意味著河北下一步將淘汰一批小鋼廠,淘汰落后產能,按照河北鋼鐵的發展思路,河北省很明顯是要抓大放小。”著名鋼鐵專家馬忠普解讀了孫瑞彬的這番話。
“現在,河北很多小鋼鐵私營企業經營很困難,但資產狀況和產品還不錯,河北鋼鐵集團雖然也受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基本面還不錯,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去并購省內民營鋼企。”河北鋼鐵集團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中層干部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在他看來,現在是抄底的好時機。
不久前,國家出臺了《振興鋼鐵產業的三年規劃》(下稱《規劃》),《規劃》的出臺無疑成了河北鋼鐵集團實施下一步并購的助推劑。
作為河北重點支柱產業,河北鋼鐵集團的形成一開始就帶有明顯的政府主導意圖。2008年6月在河北省政府的極力撮合下,唐山鋼鐵集團與邯鄲鋼鐵集團合并為河北鋼鐵集團,合并后的河北鋼鐵集團產能超越了稱為上海寶鋼集團中國第一鋼企。一舉成為僅次于米塔爾集團的世界第二大鋼鐵企業集團。
“我們將實施第二大戰略,兼并省內的民營企業。要把河北省大中型的礦產資源配置給河北鋼鐵集團,這個計劃大概在2009年和2010年實施。”孫瑞彬如是說。
風險提示NOTES
區域重組難成聚合效應
事實上,近兩年來,中國鋼鐵業重組已經全面啟動。據統計,2007年,共發生了11起重組,2008年行業重組步伐進一步加快,發生了寶鋼重組韶鋼和廣鋼、武鋼重組柳鋼等17起并購重組案例。2009年,市場環境進入周期性低谷,更為國內上千家鋼鐵企業提供了整合的良機。“從這些重組中都可以看出,鋼鐵產業未來將是‘國進民退’的趨勢。” 馬忠普說。然而,鋼鐵行業的上一輪重組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企業在利益協調上往往難以達成一致,而相關產業政策在具體細節上也缺乏有效指引,這就形成了目前這種帶有濃厚防御色彩的區域整合增多,但跨區域重組步伐緩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