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影響我國機械工業競爭力發展
一、需求結構變化有利于龍頭企業將做大做強
隨著國家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政策逐步推進,機械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將進一步得到重點支持。今后一般性傳統產品的需求會保持一定增長,這個領域產品技術水平不高,高技術產品短缺、低水平的產品重復過剩,這一局面將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大量企業如果不能及時正確轉型將逐步被淘汰;而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大技術裝備需求將快速增長,這對于實力雄厚、技術力量和研發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來說相對有利,將通過參與國內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裝備的配套研發,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并因此而培育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水平。因此,今后會有更多的企業和振華港機、中集集團一樣,在幾年的時間內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廠商,企業的主導產品在全球主要市場上占據重要的地位,進入通過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相互作用的良性發展軌道中。
二、優惠政策支持企業自主創新
通過行業發展規劃和振興裝備業的相關政策措施實施,國家會直接投入科研資金和通過政策鼓勵企業自身投入科研資金,來提升企業的研發實力,使其通過自主創新生產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來替代進口,進而拓展國際市場;而對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國家將直接給予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提升其盈利能力,增加企業的現金流,使企業有充足的資金投入研發;市場方面,政府制定鼓勵使用國產首臺設備、購買國產設備實行稅收優惠、限制國產化水平等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大力扶植國產裝備,拓展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市場空間。這些都將鼓勵企業不斷進行自主創新。
但是,以前中國機械工業的產品升級主要依賴于技術引進,但隨著差距的縮小,今后繼續依靠引進技術實現產品升級越來越困難,亟須轉變技術支撐點,將立足點轉移到依靠自主創新的基點上來。由于自主創新的能力尚不適應產品升級需要,核島裝備、燃氣輪機、抽水蓄能機組、大型風電機組等產品的競爭力很弱,電站鑄鍛件尤其是核電所需要的鑄鍛件嚴重依賴進口。核級泵閥及儀控系統也是如此,高檔數控系統及數控機床、高水平的低壓電器、刀具和模具等關鍵基礎件也不能滿足用戶要求。近年來,機械工業加工裝備的更新改造成績顯著,而研究開發條件沒有大的改觀。由于長期依靠引進技術,自主創新的經驗積累和人才培育嚴重滯后,這些外部條件需要逐步完善。
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不快</B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產業結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當前我國機械工業的主要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是缺乏自主創新技術,這導致我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態勢,加強自主創新,增強機械工業核心競爭力是當前機械工業發展的核心任務。此外,我國機械行業與發達國家的同行相比,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不快,成為我們的軟肋和短腿;單位產出的能耗和鋼材消耗下降緩慢,尤其是2000年后單位產出的能耗鋼耗下降明顯趨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產能擴張過猛,這導致我國機械工業的增長依然依賴投入的增加,而投入的經濟效益改善不明顯。
四、主要原材料供應的瓶頸約束日趨強烈
繼2004年電站設備用鋼材價格上漲后,2005年又出現了優質冷軋矽鋼片價格暴漲。2006年更增加了銅、鋁、鎳等原材料供應奇緊、價格飛漲,同時能源、運輸價格也在不斷上漲,使上游行業對機械工業發展的約束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