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金融宏觀調控形勢述評
國務院21日召開的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加強宏觀調控的決心不能動搖,力度不能減弱,工作不能懈怠;要繼續加強貨幣信貸調控,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采取適度從緊的取向。
自去年以來,針對我國金融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部署,中國人民銀行不斷加強和改進金融調控,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對貨幣信貸總量及結構進行調控,抓緊金融調控制度性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效果:初步抑制信貸過快增長趨勢
從最新金融統計數字來看,人民銀行去年以來先后采取的一系列金融宏觀調控措施正在發揮作用并已產生一些初步效果:貸款余額增幅總體呈下降態勢,已從去年8月份的23.9%降至去年末的20.1%。今年4月末,貸款余額增幅繼續下降到19.9%。廣義貨幣也基本呈現逐漸下降態勢,雖然下降幅度還比較有限,但初步抑制了貨幣信貸過快增長的趨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8月份到今年4月份,3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對金融宏觀調控產生了積極的效果。去年8月份適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這對于去年特別是去年下半年抑制過快貨幣信貸增長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4月,針對金融運行中仍然存在的基本矛盾,人民銀行再次適時提高0.5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率,這將在今后一段時間發揮作用。另外,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后,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對資產負債結構相應進行了調整,這個政策還會逐漸產生更為積極的效果。
特點: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
根據中央要求,人民銀行去年以來對進行金融宏觀調控的具體方式進行了認真研究。我國當前經濟運行的形勢要求在金融宏觀調控中注意前瞻性、科學性。在這一輪金融宏觀調控中,人民銀行特別注意綜合運用各類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浮息、大量的公開市場操作等等。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去年以來的貨幣政策操作更加注重市場的特點,更加注重根據我國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適時適度采取不同的調控措施,保持國民經濟平穩發展。
在這次金融宏觀調控中,物價形勢是人民銀行密切注意觀察的一個對象。價格有多種形式,包括零售物價、生產資料價格、土地的交易價格等等。在貨幣政策調控中,如何科學、有機地綜合運用價格杠桿工具,主要是尋找到一個最優的策略。從去年開始,人民銀行推行了一系列的利率改革方案和措施,包括貸款利率的浮息,再貸款、再貼現水平的調整,貸款利率上限浮動范圍的擴大,這些都是為了更加充分有力地發揮利率在經濟金融調控中的作用。
方針:不搞“一刀切”防止大起大落
不搞“一刀切”,防止經濟大起大落,是金融宏觀調控中堅持的一個基本方針。我國經濟運行就像是一輛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駛的汽車,進行金融宏觀調控需要準確把握調控的時機、節奏、力度,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不搞“急剎車”,不搞“一刀切”。從整個貨幣信貸收縮的操作來講,人民銀行一直注意防止經濟大起大落,既搞好總量調控,又著力推進結構調整,既嚴格控制部分行業過度投資盲目發展,又切實加強和支持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既堅決控制投資需求膨脹,又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既著力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著眼長遠發展。
貨幣政策有時效,它的效果不會立竿見影,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充分顯現。從經濟增長、物價、工業增長等各方面的數據來看,去年2季度由于非典因素造成的基數比較低,今年4、5月份物價可能會在比較高的水平上,加上去年累積的矛盾在今年逐步釋放,也會推動物價在今年年中可能會表現突出。但是,相繼出臺的金融宏觀調控措施已經產生效果并正逐步發揮作用,大約在2季度末、3季度貨幣信貸政策將會產生更加明顯的效果。
取向:穩健貨幣政策適度從緊
目前,貨幣供應量仍在高位運行。3月末,廣義貨幣余額23.2萬億元,同比增長19.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余額8.6萬億元,同比增長20.1%,增速與上年同期持平。流通中現金余額1.9萬億元,同比增長12.8%。
今年貨幣政策總的原則仍然是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金融宏觀調控的目標是廣義貨幣和狹義貨幣增長17%,新增貸款2.6萬億元,這一目標繼續堅持不變。但是,今年以來,由于投資過度增長形勢沒有根本改變,貨幣信貸增長超出了原來預想的調控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要求,牢固樹立并堅決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堅持穩健貨幣政策適度從緊的取向,加強金融宏觀調控,適當收緊金融體系流動性,控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密切關注物價走勢變化,指導、督促金融機構切實加強和改進信貸管理,優化信貸投向,積極推動金融市場發展,擴大直接融資,確保全年預期貨幣信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