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要謹防祝炳章式詐騙
現在我國經濟運行中信用狀況令人堪憂,主要表現在商品交易中的合同違約,債務拖欠,偷稅逃費針織走私套匯。另外,商業欺詐,質量欺詐,合同欺詐,價格欺詐,廣告欺詐比比皆是
近期,由東方今報率先披露并報道的“祝氏集團特大招商加盟詐騙案”,引起了國內中小項目招商市場的極度動蕩。包括央視在內的70余家媒體相繼介入報道,據了解,該案也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和北京警方的高度重視。據報道,祝炳章的“詐騙”手段主要包括:制造“假洋品牌”、“合同欺詐”、貨品“樣品與實貨不符”、幕后操作注冊多家公司并在短期內消失從而騙取加盟費等等。
祝炳章詐騙是不是說明整個招商加盟行業都是在詐騙?招商加盟行業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如何看待和規范整個招商加盟行業?信用機制如何同招商加盟行業緊密對接?加盟項目的盟主如何應對商務部5月1日實施的“特許經營條例”?
日前,由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經濟戰略專業委員會,全國市場誠信建設組織委員會,中國企業信用評價研究中心,“創富中國”活動組委會聯合主辦的“凈化招商市場,倡導誠信經營”的誠信創富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國家工商總局企業注冊司原副司長、中國工商管理學會秘書長徐長浩稱,現在我國經濟運行中信用狀況可以說令人堪憂,主要表現在商品交易中的合同違約,債務拖欠,偷稅逃費針織走私套匯。另外,商業欺詐,質量欺詐,合同欺詐,價格欺詐,廣告欺詐比比皆是。我們國家要建立以道德為支撐,以產權為基礎,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現在的很多問題,根本原因是產權不清,沒有人為了增值負責。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首先是法律不健全,關于信用體系的法律美國有16部,而我國這方面的法律幾乎沒有。而法律所要解決的三個最重要的問題是政治信用公開、國家經濟的關系問題和企業信息的公開和商業密密的關系問題,還有個人信息和個人隱私的關系問題。
專家估算,全國正在創業和準備創業的人數約有3000萬左右。其中約有80%的創業群體創業資金處在5萬-20萬之間的低位投資區,其中多數投資者缺乏行業經驗,不具備采買的規模優勢,推廣的品牌優勢,競爭的技術優勢,如果采用個人創業的經營方式,失敗率極高。
找代理網的負責人表示,企業招商和政府招商一樣要建立誠信的機制。隨著市場經濟越來越規范,越來越發達,相關機構更應迅速的樹立權威的專業的誠信認證機構,就是發揮誠信委的作用,在現有基礎上再做進一步的擴充和延伸。同時,發動社會的所有力量,包括媒體的力量,樹立誠信,推廣誠信,打擊不誠信的行為。
“特許經營條例”實施、祝炳章案件被曝,說明政府規范凈化招商行業的工作已經開始。專家提醒投資人,不要簡單地認為所有的招商加盟項目都在欺詐,要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規資訊,提高自己對項目的判斷力,客觀地認識現實市場;作為傳播媒體,不應把“吸引眼球,提高發行量”作為辦報的編輯方針,要堅持客觀公正的報道原則,不僅要將違法企業即時曝光,也要宣傳推廣真正為投資者帶來成功的優秀招商企業,真正做到對投資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