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八鋼設備管理向專業化經營模式轉化
1 前言
新疆八一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自1951年建廠至今,已發展成為具備年產鋼230萬噸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其設備維修管理模式經歷了事后維修(BM)制,計劃維修(預防維修PM)制和目前推廣的點檢定修制。
以上設備維修管理模式,其共同特點是設備產權的擁有者、使用者、維護者和管理者為一體的管理方式,這些管理方式在八鋼幾十年的發展壯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中國加入WTO及國內大批鋼鐵項目陸續上馬,鋼鐵產品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就對具有一體化特征的設備維修管理模式能否滿足八鋼今后的發展提出挑戰,且筆者從“管理上的精確定量和嚴格程序化并不能解決企業的經營問題,經營具有比管理更為重要的地位”觀點出發,結合八鋼實際,就設備維修方式按兩權分離,主客體互補實現設備管理向專業化經營轉化提出見解。
2 八鋼設備維修管理模式的現狀
2.1點檢定修制實施的效果
八鋼自1993年在學習寶鋼公司全面預修制(TPM)的基礎上,結合八鋼實際引進了點檢定修管理制度,并于1995年在全公司范圍推廣。八鋼在采用點檢定修制后,優化了設備系統資源配置,提高了設備運行水平,為八鋼當期的生產經營提供了堅實的保障。2002年,八鋼與廣州正泰商業數據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SGMIS系統,將設備管理子系統按點檢定修制的模式進行信息化管理,并于2004年3月開始在煉鐵分公司試運行。
2.2點檢定修制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點檢定修制的實質就是以預防維修為基礎,以點檢為核心的全員維修制。其突出的特點一是職能分離,點檢方屬于管理方,且處于核心地位,在整個設備管理系統中,一切設備信息主要源自點檢方,維修計劃、資材計劃均由點檢方制定落實,設備劣傾向管理、精密點檢都是由點檢方組織實施,設備點檢方既是設備的責任者,又是設備技術狀況的診斷者、維修工程的組織者、維修費用的經營者,而操作方、維修方屬被管理方,是協從者。二是人員分離,即把維修人員從生產方分離出來,組建專業的維修隊伍,使設備所有者和維修者成為主、客體,并明確客體的主要職責及主體對客體的考核辦法及制約機制。
八鋼雖然按點檢定修制開展設備管理工作,但存在以下問題:(1)部分實施將維修人員從生產方分離的單位,其設備管理方(點檢方)與設備維修方仍為一體,點檢方在設備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未能充分體現,造成事實上的管理主體空缺。(2)對所屬一切設備均采用點檢定修的設備管理方式,使有限的設備點檢、維修資源不能重點關注影響主作業生產線正常生產的設備,同時又形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3)有限的技術、人力、物力資源只能實現部分共享,且不能作到合理調配及充分利用,使設備維修隊伍專業化水平及技術實力降低。
3專業化經營管理的提出
3.1專業化經營管理的必要性
參考國內外設備經營管理先進模式及設備工程管理理論,在設備管理中引入經營機制,實現兩權分離,走專業化經營管理道路,這不僅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把設備維修推向市場,使維修市場化的需要。實行專業化管理可明確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內部設備資產所有者、生產使用者和設備維修者三者之間責、權、利關系,以此來提高企業整體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3.2專業化管理的可能設備的專業化管理,就是將目前生產、設備一體化(即產權者、使用者、維修者為一體)的管理體制,通過經營管理權限分割開來,使生產、維修、管理專業化。生產方的根本任務就是集中精力抓好生產管理,高效低耗地生產出顧客滿意的產品;維修方的根本任務就是精心維修設備,提高維修隊伍的檢修實力和專業技術水平,贏得市場信譽;管理方的根本任務就是經營管理好設備,監督檢查設備的正確使用和維護,并選擇合格的維修隊伍,明確使用者與維修者經濟責任關系,對所管設備適時安排維修和改造,以確保設備的性能、精度及過程保證能力持續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求。
4八鋼設備管理向經營化轉化的設想
4.1完善點檢定修制,為設備專業化經營管理創造條件
目前八鋼實施的點檢定修制設備管理模式,已經對設備維修方的制造費用、設備小修理費、備品備件費、機物料消耗及設備熱停時間等制定出相應的指標進行考核,這種方式已含有對設備進行專業化經營管理的成分,因此需完善目前點檢定修管理制度。
4.1.1以點檢制為核心開展設備管理工作
將點檢人員作為設備管理方從設備維修方中分離出來,并賦予相應的職責和權限,并重點作好以下工作:(1)維修工程計劃和工程實施協調;(2) 維修計劃資材落實:(3)設備技術狀態管理并做好設備故障仲裁;(4)維修費用的預算和控制、承包:(5)維修技術的掌握和標準的制訂:(6)設備技術信息的傳遞:
4.1.2 根據設備地位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將關鍵設備、重點設備及部分一般設備納入點檢管理的范疇,并進行定修管理,對其他一般設備和附屬設備采取巡檢的方式,進行日修管理,以確保有限資源發揮發揮最大作用。
4.2推行生產運行與設備維修兩條線,明確生產方與維修方的經濟責任關系
由生產方(產權方)與設備維修方以約定形式確定經濟責任和經濟關系(包含考核指標及獎罰條款),維修方根據生產方提出維修項目計劃和提供的配件物資進行設備維修,生產方按約定在設備管理方確認后對維修方支付勞務費(或按單位產品維修費包干)。當維修方因維修力量所限,部分檢修項目需外委實施,則生產方在對維修方支付勞務費時將此外委項目費用扣除。這樣由于經濟利益所在,維修方壓力增大,從而必然產生經濟責任制并不斷提高維修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及設備維修實力。
4.3整合八鋼設備維修力量,實現設備維修市場化
整合后的八鋼設備維修隊伍,實現了維修資源共享,并可以合理調配和充分利用,在確保完成對八鋼設備維修任務的前提下,逐步使維修隊伍參與全疆乃至全國的設備維修市場競爭,以提高其生存能力,最終實現八鋼設備維修市場化。
5結束語
設備管理及維修模式向專業化經營轉變,不僅是解決企業設備管理現行弊端,也是與企業外部專業化接軌并適應中國入世后全球一體化格局和設備維修市場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