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管理缺統一法規產權交易市場亟待納入正道
各地相互封閉缺乏統一法規存在多頭管理
隨著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不斷深化,產權轉讓也日益增多,產權交易市場逐漸成為資產重組和資本進退的樞紐,存量資產與增量資本嫁接的平臺,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的橋梁,促進了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和股份制經濟的發展,加快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國有經濟在控制性領域做大做強的競爭力。
據悉,我國目前產權交易所有200多家,其中有40多家技術產權交易所。然而,由于市場分割和市場壁壘的存在,很大程度制約了產權市場的規范發展。從數量上看,目前各產權交易市場相互封閉,基本上排斥異地機構撮合交易。盡管不少地方都出臺了適用于本地區產權交易的法規或管理辦法,但都權威性不夠,只能在本地區使用。不同地區還存在規定上的沖突,這為異地重組或跨地區并購帶來了障礙。另外產權交易機構法律地位有待明確,有的是企業,有的是事業單位,多頭管理,多頭交易較為普遍;產權交易市場只能進行非標準化的產權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規范發展。
記者在安徽省有關方面了解到,安徽省目前有產權交易機構十多家,其中被省經濟委員會指定有資格從事企業產權交易的機構4家。全省每年產權交易額不足20億元,不到整個上海市產權交易總額的0.5%,市場不成規模,分割狀況嚴重,導致產權市場科學定價機制很難形成。安徽全省至今尚無與國家有關產權交易法律、法規相配套的統一的地方法規或行政規章,各產權交易機構內部交易規則和程序不夠完善,使各產權交易機構的交易行為法律風險增大,影響安徽產權交易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加之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托管業務因無政策支持和有關規定的約束,嚴重影響了產權交易市場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方兆本教授對此特別建議,首先是整合全省產權交易市場,防止惡性競爭、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不良影響,充分發揮產權交易市場的規模效益和信息集聚效應。第二是加快制定與國家法律、法規相配套的產權交易地方法規、行政規章,為產權交易提供較適合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以降低產權交易的法律風險。第三是進行產權交易業務創新,積極開展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的托管和促進其流動等業務,一方面促進股份制經濟的活力和效率,另一方面,也為地方資本市場的培育、風險投資的進退提供良好的資本平臺。第四是積極探索和研究非實物產權,如知識產權、品牌等方面的交易,并拓展在文化產業、服務業等產權交易的領域,使產權交易更加活躍、更加有序。第五是產權交易必須有金融市場的配合,防范風險,透明公開,產權交易就會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