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與“互聯網+”的美麗約會
Feijiu網資訊平臺:燕趙大地,巍巍太行,悠悠古城,一場互聯網盛宴,一次與“互聯網+”的美麗約會。
6月中旬,河北石家莊,沒有馬化騰,沒有李彥宏,沒有馬云,也沒有周鴻祎,但這絲毫沒有影響2015中國“互聯網+”創新大會·河北峰會的熱度。
如果你不在現場,你很難想象,一個可以容納600人的會場竟“擠”了近千人,站著聽的,席地坐的比比皆是;你同時會感慨,一個會議同時分設了九個分會場,所涉及的行業幾乎涵蓋了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你也很難想像,在一個互聯網尚不是很發達的地區,一個關于“互聯網+”的會議竟吸引了學界泰斗和來自不同學科的多名院士的參與及“論劍”。
無論從會議規格、與會專家 、參與部門、參與企業、話題數量等來看,由新華網等主辦的2015中國“互聯網+”創新大會都開創了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多項第一。那么,為什么要圍繞“互聯網+”專門舉辦一次規模如此宏大的會議?
其實,答案很簡單。作為世界上網民人數最多、增長潛力最大的第二大經濟體,互聯網在我國已經成為生產生活的常態,加上全民的互聯網創業熱情空前高漲,此時,我們理應搭建一個最具廣泛代表意義的合作開放平臺;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滲透加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日漸深入,產業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此時,我們也理應搭建一個最具權威性的產業對接平臺。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網民數已經接近7億,微博、微信用戶突破5億,手機網民數達4.2億,互聯網在中國顯示出最強大的市場基礎和生命力。在產業方面,全球前十大互聯網公司中,中國獨占4席,去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突破2.8萬億,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2萬億元,增長了20%,網絡零售交易額達到了2.6萬億元,增長了40%,互聯網在中國有深厚的發展土壤,煥發出勃勃生機。
不僅如此,“互聯網+”還被寄予厚望,成為引領中國經濟下一程的前沿陣地和核心推動力量。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步入中高速發展的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但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變革正密集發生,為經濟發展持續不斷地注入新活力。
在兩天的會議里,專家們就“互聯網+”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企業充分展示自己的產品。“‘互聯網+’是什么?加什么?怎么加?”的主線貫穿始終。這樣全面、深入、務實的大會充分解答了當前社會公眾和產業界的疑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引起了強烈反響。
大會關于互聯網的作用達成了以下共識: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創新發展的集聚平臺;互聯網已經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支撐;互聯網已經成為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力量;互聯網已經成為經濟結構調整、促經濟轉型發展的驅動力。
專家們認為,“互聯網+”不是簡單的“+互聯網”;“互聯網+”不是虛概念,不是花架子,不是空口號;互聯網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而是一種新形態;“互聯網+”可以提高生產力,產生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互聯網+”還是一種思維的進化;“互聯網+”構筑新常態下的新優勢;“互聯網+”就是讓互聯網廣泛擁抱實體經濟,成為社會生產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發展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互聯網+”……字字珠璣,鞭辟入里。
事實上,從1994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我們僅僅用了20年時間就讓互聯網在古老的華夏大地生根發芽。沒有技術,我們學習、提高,沒有商業模式,我們模仿、改進,沒有頂層設計,我們加緊研究制定。今天,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互聯網+”對產業、社會形成的變革力,以及形成的“互聯網+創業”的新引擎和掀起的轉型升級新浪潮, 已經成為一條世界上獨有的亮麗風景線。
正如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的關系一樣,“互聯網+”與創新也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本次大會以“創新改變世界”為主題,目的就是要堅定信心、凝聚共識、創新思維;就是要讓創新的理念深深扎根,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有利條件;就是要讓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發揮地更加充分、更加持續;就是要讓創新驅動發展,真正惠及所有人。
當前,“互聯網+創新”能否真正落地,直接關系到上述目標的實現。技術上,我們要獨立自主,掌握核心;產品上,我們要快人一步,極致體驗;體制機制上,我們要打破牢籠,廢舊立新。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今天,互聯網與傳統產業也正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慢慢融合為一體。但在跨界融合的過程中,互聯網直接在摧毀傳統守舊的傳統產業生態,重塑一個開放創新的具有無限活力的新生態,傳統產業在實現“互聯網+”的路上必然要經歷轉型的陣痛。也許,這場約會很美,但是背后也會浸透無數血水、淚水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