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紙包裝市場將出現三大轉移
2006年紙包裝市場將出現三大轉移
中國包裝技術協會秘書長錢進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包裝企業現共計11000多家,2005年我國包裝工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其中紙包裝制品達到2000萬噸,平均每年以9%的速度遞增。然而,在品種及質量上仍不能滿足出口和高檔商品的要求,約有1/4的產品需要依賴進口。
錢秘書長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CDP持續增長,外商投資及進出口貿易高速發展,帶動了紙包裝的超前發展。當今紙包裝業發生重大變革,2006年市場將出現三大轉移。
他指出,第一大轉移是中國紙包裝中心由華南珠三角向華東長三角轉移。
以廣州為主的珠三角具有爆發性的先發優勢,一是改革開放早,二是有同香港及國際交往的環境優越,三是廣東的經濟基礎雄厚。但以上海、浙江、江蘇為主的長三角具有壓倒性的后發優勢。
第二大轉移是紙包裝由單一的瓦楞紙向蜂窩紙、凹凸紙轉移。雖然轉移的力度不大,但是必須看到這樣一個嚴峻的現實,就是瓦楞紙箱在新世紀前后,由于盲目發展,造成瓦楞生產線數量過多,生產嚴重過剩,企業效益嚴重下降,市場環境嚴重惡化。
他透露,現在我國瓦楞生產線有4000條之多,已經超過美國、日本及歐洲生產線的總數,按照市場需求,過剩2/3。
而新生的凹凸紙,以瓦楞紙、蜂窩紙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正在迅猛崛起,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第三大轉移則是產品由單一化向多樣化轉移。日本的瓦楞紙板60%用于包裝,40%用于開發其他產品。我國瓦楞紙板基本上用來做紙箱,今后要效仿日本,向多樣化轉移。
同樣,蜂窩紙板、凹凸紙板,除包裝外也要開發民用產品。我國瓦楞紙板生產企業,要向高檔化、規?;嵘?,通過提高設備檔次向大企業集中,淘汰小企業小設備,使“集中制版,分散制箱”專業化分工達到工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