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的工業增速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據調查,10月22 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長8.7%,生產增速較前兩個季度持續加快,主要行業、地區工業生產企穩回升的態勢進一步鞏固,對國民經濟的企穩回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占GDP的40%以上,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工業經濟的運行態勢和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態勢和發展狀況,因此,保持工業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對防止經濟的大起大落至關重要。
工業增加值是如何計算的
工業增長速度,通常也叫工業生產增速,是以工業增加值作為總量指標計算出來的,因此,統計上一般也稱之為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要了解工業增長速度是如何統計和計算出來的,首先要了解現行月度工業統計的調查范圍。
從生產活動性質的范圍看,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劃分,我國工業生產活動統計調查范圍包括采掘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3個大門類,又進一步劃分為39個大類行業,191個中類行業,525個小類行業。從企業統計調查范圍看,現行月度工業統計調查范圍是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所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按照2008年統計,約有42.6萬家,其工業增加值總量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總量的80%以上。
清楚了工業統計調查范圍,還必須了解什么是工業增加值。所謂工業增加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這個最終成果就是指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創造的價值。工業增加值不是直接統計指標,而是通過工業總產值和與工業增加值相關的財務指標計算出來的。
理論上講,工業增加值通常采用兩種方法計算。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計算公式為: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應交增值稅。
工業總產值(當年價格)是工業企業在本年內生產的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最終產品和提供工業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包括生產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3部分。
工業中間投入是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用于工業生產活動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及其他實物產品和對外支付的服務費用。
應交增值稅是企業按稅法規定,從事貨物銷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等增加貨物價值的活動本期應交納的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角度入手,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
固定資產折舊是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額,反映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
勞動者報酬是勞動者從事生產活動所應得的全部報酬。
生產稅凈額是生產稅減去生產補貼后的差額。生產稅指政府對生產單位從事生產、銷售和經營活動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使用某些生產要素,如固定資產、土地、勞動力所征收的各種稅、附加費和規費。生產補貼指政府為彌補生產單位因受政策因素影響其生產水平和產品價格水平,而對生產單位的單方面的轉移支付,包括政策性虧損補貼、價格補貼等。
營業盈余是生產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的盈利(虧損以“—”表示)。
目前實際統計工作中,由于受到統計調查頻率、時效性和企業財務核算的制約,年度和月度工業增加值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年度工業增加值采用“生產法”、“收入法”分別計算,年度“生產法”和“收入法”工業增加值是通過“工業企業成本費用調查”獲得基礎數據,進而分別計算出年度“生產法”、“收入法”工業增加值和工業增加值率(工業增加值與工業總產值的比率)。“工業企業成本費用調查”共113項指標,涵蓋了計算“生產法”、“收入法”工業增加值所需的財務核算明細指標。
月度統計一般時效性要求較高,難以取得詳細的財務核算資料,無法直接計算,因此,采用推算的辦法計算工業增加值。推算方法是:首先通過生產統計報表取得月度工業總產值,再乘以上年度工業增加值率,得到月度工業增加值。
為了反映行業結構差異,盡可能提高推算的準確性,推算是從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中類進行的,即用中類行業的工業總產值乘以該中類的工業增加值率得到中類工業增加值,將各中類工業增加值匯總得到行業大類和總的工業增加值。
工業增長速度是如何計算的
現行工業增長速度基于工業增加值計算,計算方法也稱之為價格指數縮減法,其基本原理是:工業增長速度旨在反映工業生產的物量動態變化。按現行價格計算的工業增加值的變化既包括物量因素,也包括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及消耗的原材料等價格)因素。
為了真實地反映工業生產的變動情況,必須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計算出可比價格工業增加值,然后計算實際工業增長速度。鑒于目前價格指數的編制情況,采用“單縮法”(即只用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縮減工業增加值)計算工業增長速度。
其計算原理推導為:
實際工作中工業增長速度的計算步驟為:
1.月度統計工業總產值,分行業匯總工業總產值
2.計算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3.計算現行價格和可比價格工業增加值
月度現價工業增加值總量采用中類行業工業總產值與工業增加值率推算,再匯總取得。
為充分反映行業結構的影響,可比價格工業增加值總量也采用分中類行業縮減計算。
4.計算工業增長速度
用報告期可比價格工業增加值除以基期現行價格工業增加值,計算出可比價格工業增加值發展速度,再減1得到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