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產業可能還要“苦一段”
風電產業再度成為不少上市公司的投資熱點項目。其中,既有公司本身的投資沖動,更有相關政策法規的傾斜支持。作為蘊藏著蓬勃生機的“朝陽產業”,風電產業前途無量;但在達到充分發展、盈利模式成熟以前,受風電定價等相關因素的影響,相關上市公司可能還要過一段“苦日子”。
投資“乘風”熱情高
“老牌”風電概念公司華儀電氣(600290)8月1日公告稱,公司與吉林省通榆縣政府簽訂了《風電項目開發協議書》,擬在其境內建設風機整機制造企業并開發建設風電場。最終規模為生產能力不低于20萬千瓦/年。
又如以水力發電設備為主營業務的東方電機(600875),雖然目前還處于初期技術引進加自主科研階段,但公司今年的重點目標就是預計產出260臺風電整機,三年內達到600臺,逐步培養起批量生產能力。東方電機還規劃在天津投資建立風機葉片生產基地,并已開始全面實施。
除了電機電氣公司跟上風電“順風車”以外,原本與風電毫無關系的公司也發現了這一含金量高的寶地。以房地產開發業務見長的綿世股份(000609)也于8月1日公告稱,公司擬與中國風電投資有限公司合資設立內蒙古聯合風能投資有限公司,開發內蒙古二連浩特市的風力發電場。該項目(一期)工程的裝機容量為2.1萬KW,年發電能力估計為5040萬度。
政策支持是當前風電投資熱的“堅強后盾”。《可再生能源法》明確指出,允許多種投資主體進入可再生能源領域,并且要求電網公司全額收購新能源發電量。《促進風電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也指出,“十一五”期末,要完成5000萬千瓦的風能資源詳細測量、評價和建設規劃;建立國家風電設備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和用于整機及關鍵零部件試驗測試的公共技術平臺;風機總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
電監會日前又公布了《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不僅不需要參與上網競價,而且還將在并網時享受優先調度權和電量被全額收購的優惠。
風電定價是關鍵
風電的前景看好沒有人懷疑,但其盈利能力的釋放卻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東方電機自涉足風電以來,風電整機已銷售約120臺,其中2006年售出60多臺,但當年僅僅是微利。公司預計2007年銷售近300臺,但仍可能保持微利。主要原因就是:公司尚未形成大批量生產,進口部件既多且貴等等。未來隨著公司產量增多、自制件比重提高,利潤率有望得到提升。
東方電機的情況也許代表了一部分風電企業的現狀。平安證券研究所何本虎認為,相對而言,目前的風電定價機制有明顯缺陷。當前,風電定價采用特許權招標方式,規定由風電上網電價最低的投標商中標,這導致一些企業以不合理的低價進行投標。同時,由于風力發電場60-70%的投資在風電設備,風電上網價格過低,抑制下游風電設備價格,最終將損害風電機組及零部件制造業,也影響了風電服務業。
有發改委負責人曾經表示,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風電電價調整的具體辦法。就電價來說,風電可能實行標桿價制度,可彌補招標不足。此外,還有專家指出,很多地方存在著“只裝機不發電”的現象。雖然2020年遠期目標確定,風電裝機容量相當于當時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2.5%—7.5%;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1.0%—3.0%,發電比例遠小于裝機容量比例。這就說明很多地方風電設備并不會正常發電,只起到單純提高綠色能源裝機比例的作用。
競爭更加激烈
從全球競爭格局看,以Vestas、Gamesa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占據風電產業的主導地位,排名前五家主要公司的全球占有率之和接近80%。
同樣,國內的市場看,外資企業也占據絕對優勢。以2005年數據為例,國內產品總裝機容量為28.7萬千瓦,所占比例為22.7%。而以Gamesa為代表的外資企業的產品總裝機容量為97.9萬千瓦,所占比例為77.3%。
一方面,隨著我國風電建設步伐加快,國際巨頭進入中國的步伐會加快。Vestas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達到28%,而在我國的占有率只有14%;另一方面,國內企業的競爭格局必將呈現優勝劣汰的行業洗禮。隨著新的企業不斷進入,國內企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原有的競爭優勢排序也會出現新的變化。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至少有20家以上的企業已經進入或正在進入風電設備領域,而且,國產風電投備與國際水平差距還在拉大。事實上,能在風電設備站穩腳跟的只有少數企業,太多的企業則意味著更加殘酷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