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程機械市場分析(摘錄)
一、全球工程機械市場總體發展趨勢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發達國家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不斷完善,工程機械產品市場需求增長開始減緩,產品結構發生較大變化。發達國家產品需求向小型化、多功能方向發展,而且增長速度相當快,例如,小型挖掘機產量發展到占挖掘機總量的40%,滑移轉向裝載機產量占到裝載機總量的42%;但是在發展中國家,對大型、中型施工裝備的需求量上升較快,兩者均超過了平均增長幅度的1~2個百分點。據美國商務咨詢公司和英國工程機械咨詢有限公司及歐洲工程機械年度報告提供的信息,1987~1996年間年需求平均增長率為5.8%,1996~1998年間年需求平均增長率為3.8%;2000年總銷售額達到歷史新高,為854億美元,其中不包括工業搬運車輛及西歐、北美的汽車起重機,如果包括叉車、工程起重機械在內,全球市場總銷售額為1350億美元。各地區市場需求變化情況詳見表1,表中統計分析的數據約占全球工程機械銷售額80%以上。從表中可以看出,工程機械的主要市場集中在北美、歐洲、日本及亞太地區。
從國際市場發展趨勢看,2000年是市場需求量最好的一年,其中西歐、北美、亞太地區主要產品銷售量均創出了歷史最高,只有日本市場繼續存在衰減趨勢。西歐、北美、日本三大市場2000年和2001年主要產品銷售情況詳見表2。表中由英國工程機械咨詢有限公司和美國工程機械咨詢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基本相符。2001年產品銷售量出現大幅回落,其中市場銷售量下降幅度大的有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越野式自卸車等產品,下降率均在10%以上,說明今后幾年工程機械市場要走入低潮。但是亞太地區仍然是工程機械發展的熱點市場,保持連續增長,正在迫近北美、西歐市場規模。
1.北美市場
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地區。在2000年前的一段時期,工程機械得到高速發展,到2000年主要產品(不包括工程起重機、叉車及搬運車輛)銷售量達到179760臺,與1999年同位于歷史新高。但是到2001年,工程機械銷售量出現大幅度下降,2002年仍為下降趨勢。近幾年來,反鏟裝載機、滑移轉向裝載機發展很快,逐步被市場接受,說明產品市場在轉移。
2.西歐市場
經過連續幾年增長以后,2000年主要產品銷售量達到151458臺,為歷史最高水平。2001年銷售稍有回調,比上年下降2%,但仍保持較高水平。市場好的原因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是歐元逐步穩定,各國建立了對歐元的信心,投資項目增加,預算上升,引起設備采購量增加;二是較長時間的低通貨膨脹和低利率,促進了借貸和融資效率,提高了商業信心;三是租賃業務急劇增加,租賃公司積極進取,正在更新和增加設備。但是根據OHR(Off-Highway Research)分析認為,這種持續增長不可能保持下來,2001年以后出現大幅下降是不可避免的。2002年下降幅度已達到12%,并引發世界工程機械市場的不景氣。
西歐工程機械市場主要集中在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四個地區,共占整個西歐市場的70%左右,其次是西班牙。表3為西歐各國工程機械在西歐市場的份額。從表中看出,德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是歐洲最大市場,占38%份額。東、西德統一以后,東部地區大量的建設項目需要工程機械,經過幾年建設以后,從1996年開始明顯下降,2001年下降為17%。相反,由于法國經濟的好轉,市場份額不斷上升,由12%增加到20%。同樣,意大利也呈上升趨勢,英國穩中有降。
3.日本市場
自1991年市場滑坡以來,內需市場1990年為16675億日元,到2001年下降為8408億日元,一直沒有好的轉機。盡管日本政府采取相應的經濟對策,增加公共建設投資,拉動內需,但是民用設備投資仍然減少,就整個建設規模而言,并沒有增長,但是下降趨勢有所緩解。由于日本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尚無成效,泡沫經濟形成的債務沉淀,使大量金融機構無力投資項目,預計日本工程機械市場暫時不會好轉。
4.拉美市場
因阿根延引發的金融危機已波及周邊國家,烏拉圭、巴西、委內瑞拉等中南美洲地區,2002年上半年工程機械市場也開始大幅下滑,前景暗淡。
綜上所述,國際工程機械市場除了幾個熱點地區以外,2001年開始普遍進入回落趨勢,惟獨中國市場正以強勁的勢頭發展。因此,世界上十幾家跨國公司在2002~2006年新的發展戰略中,都把中國作為開拓市場的戰略目標。對此,國內企業既要利用中國工程機械產品性能價格比優勢沖破出口壓力,開拓國際市場,又要在利用外資的同時,有規模的企業必須把發展定位于國際市場的大環境,主動聯合購并,努力發展規模,提高競爭力,才能在世界市場一體化進程中確定自已的戰略目標。
二、主要熱點市場和進出口貿易結構
1.以印度尼西亞為代表的東南亞工程機械市場重新啟動
印度尼西亞政府,不斷加大投入,發展道路、電力、通信事業,為開發資源和擴大出口創造條件,工程機械需求量明顯上升。但是印尼基本沒有工程機械制造業,所需工程機械全靠進口。目前,在印尼市場上國際工程機械廠家主要是美國的卡特彼勒,日本的小松、日立、三菱重工等企業,其產品有挖掘機、裝載機、壓路機、平地機及少量的推土機等。市場主要集中在印尼的爪哇島和蘇門達拉島。這些公司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明顯高于中國產品,用上4000~5000h都無需進行大修,而且代理商工作和零配件供應點及宣傳廣告等方面都做得很好,有標志明顯的維修服務車,隨時為用戶服務。不過,其產品價格比中國產品價格平均高二倍多,用戶反映買它們的機器無后顧之憂,不延誤工期,作業效率高。
在印尼市場,中國工程機械廠家也開始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主要產品有徐工集團的壓路機和少量的裝載機,上海東風集團的壓路機,西安筑路機械廠的瀝青攤鋪機,常林股份有限公司的輪式裝載機,長治液壓件廠的碎石機及其他混凝土機械等。其中,徐工集團的壓路機最多,約有300多臺,常林股份有限公司長嶺牌裝載機有200臺左右,合力叉車在印尼設立了組裝廠,叉車已批量進入印尼市場。因此,在印尼形成以中、美、日三家為主的競爭格局。
2.以土庫曼斯坦為代表的中亞經濟發展,成為工程機械新的熱點市場 前蘇聯解體后,獨聯體中亞國家開始致力于本國工業化經濟發展,土庫曼斯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充分利用本國資源,走開放發展之路。
土庫曼斯坦,由于有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確立了以石油天然氣生產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戰略。
土庫曼斯坦國土面積48.8萬km2,其中40萬km2范圍內含有大量的油氣資源,再加大新發現的黑海大陸架的油氣,全境內80%以上的領土和水域中含有油氣資源。目前已探明150多處石油資源,達70億t以上,天然氣達23萬億立方米。
土庫曼斯坦1991年獨立以來,經過數年的規劃,最終制定了全面引資、大力開發油氣資源的經濟發展戰略,到2020年,石油產量將達到8000萬t,天然氣產量也將達到2300億立方米。目前已有中國、美國、日本、沙特、伊朗、俄羅斯、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國家的數十家大公司與土庫曼斯坦簽定了油氣開發和生產協定,主要工程項目有:
(1)土庫曼斯坦、日本和中國投資120億美元,興建一條長625km自土庫曼斯坦經中亞國家、中國至太平洋的天然氣管道。
(2)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保加利亞、日本及西歐國家共同投資100億美元,興建一條長520km自土庫曼斯坦經土耳其、保加利亞至西歐的天然氣管道。
(3)土庫曼斯坦、美國、巴基斯坦等國合作興建一條長1300km自土庫曼斯坦經阿富汗、巴基斯坦至印度洋的天然氣管道。
(4)土庫曼斯坦、伊朗和阿拉伯銀行合作興建一條長685km自土庫曼斯坦經伊朗至波斯灣的輸油管線。
此外,土庫曼斯坦政府還采用許可證和國際招標方式,向外國公司推出了包括土庫曼斯坦黑海大陸架在內的8個大型油氣田開發計劃。如果這些計劃逐步實現,到2020年以后,土庫曼斯坦的油氣田年收入將達到數千億美元,真正成為中亞地區的“科威特",工程機械市場將在那里大有可為。
3.阿聯酋工程機械市場迅速發展并形成小區競爭熱點
改變過分靠石油收入,建立多元化經濟是阿聯酋經濟結構調整的長遠目標,也是阿聯酋經濟發展的跨世紀目標。1997年阿聯酋政府和經濟計劃部制定了發展非石油經濟的宏偉計劃,并逐步得到實施。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為此,阿聯酋政府決定利用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發展電力工業。阿聯酋制定了2010年電力發展規劃,按照這一規劃,塔維拉電廠于1998年并網發電。到2000年海港電站二期工程和塔納山一期工程將相繼竣工,新增發電裝機容量690MW。到2010年阿聯酋發電總量將達到裝機容量4100MW。此外,阿聯酋還注重利用本身能源和資金充足的優勢發展煉鋁和煉鐵等高能耗工業以及資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產業,鼓勵私人和外商投資建設水泥廠、面粉廠、塑料廠、管材廠、礦泉水廠等。目前非石油工業企業的產值已占國內產值的6.1%。
在經濟多元化方面,阿聯酋著重給予在自由區和工業區中的投資者更多的優惠政策,政府鼓勵在自由區建立貿易和倉儲加工工業公司。目前,阿聯酋已有11個工業投資區,正在建設的還有3個投資區。與此同時,阿聯酋正在加緊建設6個現代化的自由貿易區,其中阿布扎比薩迪亞自由貿易區規模最大,該自由貿易區投資33個美元,建有儲藏能力930萬t貨物的倉儲中心,貨倉包括糧倉、低溫倉、冷凍倉、液體倉和貴重金屬倉等。這些項目的啟動和建設,引來了許多工程機械制造廠商前來投標、銷售產品、承攬工程項目。
4.發展中的非洲市場
4.1.埃及制定新世紀發展藍圖,工程機械市場前景看好
埃及政府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提出一個宏偉計劃,將大力改善埃及人民的生活,使社會得到全面發展,使埃及趕上時代的發展步伐。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埃及政府已著手籌劃一些全國性的大工程。其中一個計劃是開發新河谷,擴大耕地面積,大批移民將遷離世代生存的尼羅河谷,重新改變埃及的人口分布狀況,該計劃的核心是向新河谷地區提供足夠的尼羅河水。工程完成以后埃及將首次在西奈地區開發62萬費單(1費單相當于4200m2)的耕地,在上埃及的圖仕卡開墾50萬費單可耕地,并在沙克奧外奈特開發20萬費單耕地。在蘇伊士灣和上埃及建立自由貿易區及工業區的計劃,將是埃及在21世紀要完成的重點計劃。因此,在埃及土石方工程機械和混凝土機械將有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4.2.贊比亞要大力發展公路建設
贊比亞是一個擁有75萬km2土地,1000萬人口的非洲內陸國家。交通運輸主要靠鐵路和公路,公路總長6.6萬km,其運輸量占國內客貨運輸總量的15%左右。據贊比亞政府1995年對全國道路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處于完好狀態的公路僅占全國公路的20%。此外,許多農村地區至今仍處于與世隔絕的封閉狀態。在全國推進經濟改革的同時,贊比亞政府于1997年推出了道路整改計劃,準備在10年中耗資8.6億美元,用于全國公路網的新增、改造和養護。
在2000年2月舉行的贊比亞道路建設十年規劃研究會上,與會的250名專家來自數十個國家、代表160多家公司。均介紹了各國、各公司的道路建設經驗和先進的筑路機械產品,表現了參與贊比亞道路建設的熱情。贊比亞也是中國在非洲投資額最多的國家,至1999年,已經達到11億美元。參與贊比亞建設,中國工程機械將有較好的市場前景,也將對非洲內陸市場產生輻射影響。
4.3.南非改善投資環境和工程機械市場大舉啟動
南非是非洲經濟最發達 ,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僅僅占非洲總面積4%的南非,鋼產量占非洲的83%,煤產量占非洲的97%,發電量占非洲的50%。南非擁有非洲69%的鐵路運輸量,32%的汽車量。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
南非投資政策優惠,主要體現在區域工業發展計劃,該計劃鼓勵國際投資者到大城市以外的地區開廠置業,以求全國工業均衡發展。
由于南非投資環境的改善,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對南非的出口也與日俱增。兩年來,出口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有的企業還準備在南非辦廠,以南非為基地,擴展在非洲的工程機械市場。
5.拉美工程機械市場的特點
5.1.市場容量大,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市場
巴西是拉美第一大國,有較雄厚的工業基礎,長期以來形成了門類眾多的工業體系。巴西機械產品進口市場多年保持在30~40億美元的規模。除巴西外,拉美其他國家的機械工業都不是很發達。
拉美除巴西以外,其他國家,如阿根延和智利都不能生產和制造工程機械等大型機電產品,全部靠進口原裝整機。阿根延工程機械年進口金額約兩億美元。因此,機電產品在拉美國家有較為廣闊的市場。但是,大多數拉美國家因高債務和高利息貸款兩大金融隱患,終于在2001年阿根延首先引發了金融危機,目前已波及到烏拉圭、委內瑞拉、巴西等。貨幣貶值,沒有付款能力,銀行信譽下降。2002年上半年開始,造成工程機械市場大幅下降,恢復市場預計要2~3年的時間。
5.2.市場品位高
由于各國居民貧富懸殊,拉美市場對消費類產品有不同檔次的要求,但對于資本及投資類產品則基本遵循名牌、高價原則。長期以來,拉美機電產品市場一直被歐美大的跨國公司所壟斷,幾乎世界上所有大的汽車公司、工程機械知名企業均在巴西建有生產或組裝廠,如工程機械行業的卡特、小松、沃爾沃、凱斯、菲亞特等在巴西都設有組裝廠。在阿根延工程機械市場上,約有40%為美國卡特公司的產品,日本小松公司的占15%,美國凱斯公司的占10%,其余市場份額主要為迪爾、P&H、DYNAPAC、JBC、韓國現代與大宇等公司的產品占據。由于物價昂貴,人工費用高,因而各種產品的市場價格較高,加上本地沒有生產廠家,各大名牌廠商人為抬高市場價格,許多產品銷售價要高于歐美。因此,對于中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入拉美市場在價格上占有極大優勢。但是近年來,許多用戶為回避高價產品,又開始轉向歐美的二手名牌設備,對于中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入拉美市場又形成一定的威脅。
5.3.市場風險大,習慣于分期付款
在商品買賣過程中形成了分期付款(加息)的特殊做法。買主寧愿付很高利息分期付款來購買自已所需商品。大型機械產品價格高,相對來說放賬期限較長,如DYNAPAC壓路機登廣告放賬24~36個月,一般放賬月息在1%左右。由于多數拉美國家較小,市場需求不大,機電產品進口商和經銷代理商資本小,每年的經營額一般平均為幾百萬美元,而且品種多,批量小,沒有具備壟斷市場能力的大客戶,承擔風險的能力不強,支付條件較差,因此進口機電產品一般都采用分期支付、賣方信貸方式。
5.4.市場變化快,貿易政策多變
隨著世界經濟區域化的發展,共同體市場對進口產品控制越來越嚴,各國政府貿易及關稅政策經常變化。
5.5.成套設備進入拉美市場難度大(略)
除上述熱點地區以外,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工程機械制造業能力很薄弱,但經濟發展開始進入穩定發展階段,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發展基礎產業。例如,印度計劃在2002年之前,需私人投資2000億美元,用以發展電力、港口、道路及電信產業,為工程機械提供了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