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變中的廣東再生銅產業格局
自元宵節以后,再生銅行業逐漸恢復正常營業,不過銅價的連綿下跌使得市場一片蕭瑟。廣東再生銅市場一直以佛山南海、清遠為兩個重要中心和集散地。不過隨著整個行業的整頓升級,出現了不少新的變化。
佛山南海市場以交易、集散為主,拆解企業相對較少。年初以來,廢銅貿易商陸續恢復生意;年底囤貨多者少量出售換取現金,庫存少的商家則部分補庫,不過整體成交非常差。相較往年,貿易商囤貨量都普遍下降,因此本輪大跌并未有企業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由于建設廣佛智城的需要,南海區本身對于金屬回收行業支持程度正在日益下降。部分廢舊市場紛紛面臨拆遷,而不少企業選擇了遷往清遠地區,南海地區再生企業面臨著逐步萎縮。
清遠地區集中了大量的拆解企業和銅廠,因此有中國“再生銅都”的美譽。據我們富寶廢銅研究小組的調研,清遠地區中小拆解企業年后開工率不足七成。其中人工成本的上升,導致不少拆解貨場缺工現象明顯。廢雜銅貨源相對不算太緊張,因為今年環保批文下發較早,進口費用也維持原狀,總的來說進口因素影響不大。
隨著清遠再生循環經濟園區的影響和規模化效應更加明顯,當地或會集中更多的再生銅企業。廣東再生銅行業的重心會更加偏向于清遠地區,因為園區可以擁有更低廉的成本。這種變化或在不遠的將來慢慢顯現。不過在成本上漲的沖擊下,再生銅行業這個春天并不好過,如何更好的節約成本依然是行業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