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從“4萬億”中尋機縮小區域經濟差距
在今年兩會期間,33名來自重慶的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關于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提案,其中包括盡快建立長期穩定的西部開發專項資金,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的補償,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等6個建議。
記者了解到,今年兩會上來自中國西部省份的代表委員向國家申請優惠政策、開發項目的建議尤其多。
“原來準備要上馬的一些項目,在“4萬億”計劃出臺后都提前了。”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呂新萍說。
2009年中國鐵路擬安排新開工項目70項,投資規模達1.5萬億元,其中與西部有關的上海—昆明客運專線、西安—蘭州客運專線、蘭州—烏魯木齊第二雙線等重點項目,預計將在年內開工建設。
自寧夏中衛經11個省(區、市)至廣州、香港的西氣東輸二線項目東段工程,總投資930億元;總投資174億元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瑪納斯河肯斯瓦特、貴州省黔中等水利樞紐工程和內蒙古巴彥淖爾等一批民用機場項目也已核準。
事實上,對于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甘肅等12個省份的西部來說,尋求發展機會已經成為他們迫切的愿望。在全國GDP“萬億元俱樂部”省份里,只有四川一個來自西部。
一些海外媒體也注意到了西部省份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的表現。俄羅斯《專家》周刊3月2日撰文說,應對危機計劃的實施有可能引發中國國內財富的重新分配:20年來一直落后于富裕沿海地區的內地省份希望能得到“4萬億”中最大最好的部分。
5日,在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些細心的代表委員讀出了關于西部發展的利好消息:到明年底,基本實現西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投入,取消縣及縣以下相關資金配套要求;抓緊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具體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西藏拉薩市副市長計明南加說,西部大開發對西藏影響很大,“青藏鐵路通了,拉薩到日喀則、林芝支線也建成了,還計劃修阿里機場……西藏交通情況得到不斷改善。”
“金融危機也會形成倒逼機制,促使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項宗西說,西部地區粗放型、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比較多,金融危機迫使西部地區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更為重要的是,東部地區在加速調整產業的過程中,一部分產業將向西部地區轉移,這有利于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
重慶市市長王鴻舉也表示,在“家電下鄉”“汽車下鄉”“農機下鄉”等方面,中央財政的補貼資金達到了400億元。重慶的家電、農機以及汽摩產業,在全國來說是有競爭力的,爭取中央支持極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