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沭實施工業"轉型升級"助推經濟大發展
新華網山東頻道8月28日電(孟慶超 王金明 朱孟寶)“為了進一步發揮近海臨港的區位優勢,加強招商引資載體建設,縣委、縣政府新規劃建設了濱海開發區,主動承接日照精品鋼基地的輻射和蘇浙地區的產業轉移,著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目前已引進了投資1.6億元的山東鑫聯清潔燃料等一批項目。”山東省臨沭縣濱海開發區負責人高興地說。今年以來,山東省臨沭縣緊緊抓住作為全市“兩型”社會新型工業化試點的機遇,大力開展“加快工業發展年”活動,在加快發展中調結構、擴總量、增效益。1―7月份,全縣共引進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166個,實際到位資金30.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16億元、利稅9.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8%、36.5%。
建園區,搭建工業發展新平臺。山東省臨沭縣超前謀劃,創新發展理念,不斷加大“經濟開發區、濱海開發區”兩個開發區和“城南工業集中區、新能源產業園、綠色照明科技園、特色工藝品園區、鐵路物流園區”五個園區建設力度,形成“兩翼齊飛,五區帶動”的發展格局。注重增強兩翼的承載功能,實施了興大西街西段、工貿路東西延伸段、工貿北路和青石路園區南段等道路改造工程,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目前,經濟開發區內已引進17個投資項目,其中過億元的項目3個。全力推進濱海開發區建設,逐步拉開路網框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承接港口城市輻射奠定基礎,目前在談項目12個。
轉方式,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個縣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面提升復合肥、機械制造、化工、鋼材加工、柳編等重點產業集群的檔次。加大對現有肥料企業的整合提升力度,重點扶持金正大、史丹利等實力強、守信用的企業做大做強,關閉轉產了13家小肥料企業,金正大公司牽頭組建了國家緩控釋肥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肥料產業向優質、高端方向發展。重點培植精密鑄造,大力發展工程機械,加快常林集團年產60萬套高端液壓件項目建設,提高機械加工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發揮金源、金寶誠、金正陽等鋼材加工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做大規模,提升檔次,不斷提高鋼材加工的產能和質量;創新柳編工藝,更新花色品種,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擴大“中國柳編之都”的影響力,提高柳編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調結構,重點培育新興產業。這個縣制定了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大對新能源產業園、綠色照明園區、福瑞達生物化工等重點項目的扶持力度,加快投產見效,使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齊頭并進,培植了新的增長點。扶持壯大骨干企業,加快實施“骨干企業扶強”和“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加大金沂蒙、金正大、史丹利、常林等20家企業扶持力度,著力擴總量、增后勁,鼓勵企業實施一批技術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項目,加快金沂蒙余熱回收及太陽能利用、金正大60萬噸緩控釋肥、史丹利160萬噸新型復合肥、常林液壓件等項目建設,提高骨干企業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推進科技興縣戰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和“國家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推進產學研聯合,組建臨沭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集中抓好金正大國家緩控釋肥技術研究中心、史丹利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立企業中試基地,孵化出更多的科技型企業,力爭年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