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經濟前景銅價震蕩走弱
近期,國內滬銅期價波動率收窄,上周五受7月國內宏觀經濟數據利空影響,銅價重新下跌。消費淡季中,全球銅供需平衡正轉向寬松,同時國內外刺激政策對經濟拉動作用不明顯是抑制當前市場興趣的主要原因。
美國經濟復蘇進程并不理想,增長預期一降再降。上周五費城聯儲的調研大幅下修了對美國三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預期,其中三季度由增長2.5%調降為1.6%,四季度由2.6%調降為2.2%,同時失業率也難如此前預期般地下降。實物銅消費水平與主要需求國經濟增長關系非常密切,在歐洲陷于債務危機,中國面臨經濟結構調整之時,美國經濟復蘇一度被市場寄予厚望。但最近的經濟數據顯示,對經濟前景的失望正在挫傷銅價。
同時令市場失望的還有中國7月份的經濟數據。因7月經濟走向可以反映國內最新政策的效果,因此備受市場關注。然而,實際情況是工業生產、貿易以及信貸數據均不及預期。1~7月份,全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14480億元,增速比1~6月份還回落0.3個百分點。通脹勢頭雖然回落,但更多的是受到2011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影響。此外,7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僅5401億元,較6月份少增3797億元,大大低于市場預期。信貸數據的大幅回落反映了企業實際信貸需求不足,國內較差的經濟數據繼續抑制淡季銅價。
在消費淡季中,銅價通常難有較好表現。2008年至2011年期間,除2010年以外,8月份全球銅供需平衡均進一步寬松,此時的銅價壓力也較大。今年下半年面臨著銅礦山新建項目的投產周期,當前漲至50美元/噸和5美分/磅的現貨加工費也顯示,未來全球冶煉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有望進一步提高,產量增速有望達到8%~10%的水平,相較于5%~6%的需求增長,全球庫存增長壓力可能在未來進一步顯現。這是抑制市場興趣的主要原因。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占全球銅需求量40%的中國因素便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國內需求沒有明顯改觀的判斷下,銅價將低位震蕩直至四季度下游備貨的展開。
雖然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仍在預期美、歐將推出刺激政策以復蘇經濟,但從銅自身基本面來看,在今年的消費淡季銅市將保持清淡行情。在市場結構方面,滬強倫弱格局有進一步演化的趨勢,國內殺跌意愿并不強烈,這種格局會隨著四季度備貨季節的臨近而越發明顯。整體上預計倫銅延續7000美元/噸~7800美元/噸,對應滬銅51000/噸~57000元/噸的區間內運行。從消費淡季和防范歐債風險的考慮出發,參考7800美元止損的空單可以繼續持有,做多需等待備貨季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