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帶來引才機會商用車企歡迎營銷人才
-
近幾個月,受金融海嘯影響,全球汽車產業處于劇烈變化之中,美國汽車業首當其沖,日本、歐洲汽車業也遭受重創。面對宏觀環境的變化和即將到來的產業轉移,如何抓住機遇引進海外人才,為企業的下一步發展特別國際化打好基礎,成為國內商用車企業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
國際化中的人才缺口
汽車人才的培養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據了解,在美國,培養一名成熟的優秀汽車人才需要8~10年。近些年,我國汽車業成長速度驚人,但在人才培養方面,與美國等汽車大國仍有很大差距,也不能完全滿足國內企業發展的需要。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國內主流商用車企業普遍感覺缺少熟悉國際市場和國際化運作的人才。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海外汽車人才希望為中國汽車業的發展效力。據了解,底特律汽車圈中有約2萬名華人,其中不乏國內商用車緊缺的高級人才。
中國重汽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劉偉對記者說:“近幾年,重汽集團發展勢頭很好,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在迅猛發展的同時,我們深刻感覺到人才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目前,我們正在考慮到海外引進一批人才,具體方案還在討論中。”
蘇州金龍公司近兩年在高檔大客車市場取得良好業績,得益于與瑞典斯堪尼亞公司的合作不斷加深。蘇州金龍人力資源部經理說:“一直以來,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讓我們受益良多。蘇州金龍每年都有引進海外人才的計劃,一定會利用好目前全球汽車業調整的機會。”
北汽福田已牽手戴姆勒和康明斯兩大國際巨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不久前,北汽控股董事長徐和誼表示,北汽集團已從國外“挖來”不少高級管理人才,未來一段時間,將加大海外引“才”工作的力度。
企業對海外引“才”心存疑慮
盡管大部分商用車企業有借機引進海外人才的想法,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企業對引進時機是否成熟、能否找到以及如何引進想要的人才仍然心存疑慮。
蘇州金龍人力資源部經理認為:“優秀人才的標準不是專業程度越高、經營能力越強越好,一定要滿足企業現階段的發展要求,要與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緊密聯系。”
“根據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東風商用車公司要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三的商用車制造商。我們一直有引進海外人才的想法,但對于目前是否是‘搶購’海外人才的最好時機心存疑慮。”東風商用車公司黨委工作部副部長夏勝濤說。他認為,國際金融危機不一定是中國企業大規模引進海外人才的合適時機。首先,即使國際商用車巨頭大幅裁員,但優秀員工是長期培養出來的,企業不會輕易放手。其次,金融危機已經波及中國汽車業,很多企業都在“瘦身”,這個時候引進人才有些不合時宜。
“我們需要謹慎地看待當前的機遇。無論引進什么樣的人才,一定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盲目跟風只能適得其反。”國內某商用車企業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也有一些商用車企業人士認為,向日韓企業學習,在底特律等汽車工業發達地區設立研發中心也是一種思路。比如,10年前,豐田汽車在美國密歇根州設了規模龐大的技術中心。過去5年里,日產的北美研發中心增加了100名工程師,其中多數人是直接從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汽車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