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擴大內需政策為外商投資帶來新熱點
雖然去年下半年中國吸引外資的金額出現下降,但經濟學家們表示,借助我國為擴大內需而采取的積極政策,以及我國消費市場良好的發展現狀,外商將發現新的投資熱點。
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我國仍然保持了高強度吸引外資的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22日提供的數字,我國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23.9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6%。這一數字比2007年13.6%的增幅還高出了10個百分點。
但是,我國利用外資的情況在去年下半年發生了一些震蕩:10月份實際利用外資同比下降2%,11月份下降勢頭較猛,達到36.5%,而在12月份又回升到5.7%。
"去年11月份數據的大跳水與當時正值金融危機全面爆發有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說,"但當極度恐慌的情緒在全球投資者心中開始逐步緩解時,他們又發現了中國的價值,特別是中國巨大的市場,以及中國政府擴大內需的明確政策。"
毋庸置疑,外商在華投資的相當一部分市場都不在我國國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的貿易順差達295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28億美元。外資一直是推動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過程中一股強勁的力量。
然而,一味依賴低水平出口的道路終于撞上了"南墻"。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受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際初級產品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中國的外貿增速逐月放緩,11月出口下降2.2%,這是自2001年7月以來首次出現當月負增長,隨后,12月的出口又下降2.8%。
這種狀況也直接反映在了外商對我國的投資上。除了全球資金偏緊,流動性嚴重縮水,投資意愿和能力都普遍下降等原因外,投資者們都擁有看似充分的理由:如果"世界市場"大幅萎縮,那么"世界工廠"還有什么希望?
不過,在全球經濟普遍低迷,世界依然面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國際資金還是會尋找出路,此時中國的優勢就會凸現出來。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我國除了能為世界提供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外,也將越來越成為重要的世界消費市場。
"除了成本追逐型,外商投資也將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市場追逐型,"張小濟說,"我國正在努力擴大內需,包括服務業、裝備制造、通訊設施等都將成為外商投資的熱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8488億元,創下1997年以來的消費增速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經濟一片蕭條的年末,農村消費的實際增長在2008年11月還達到了18.3%,比上年同期提高8.2個百分點。
除了發育良好的消費市場,我國還擁有眾多吸引外資的良好條件,如社會穩定、配套完善、生產成本回落、資金相對充裕等。此外,政府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擁有較大的空間,具備較強的抵御風險的能力。
當然專家們也表示,由于目前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進一步加深,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將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尤其是上半年形勢不容樂觀。不過,國研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說,我國吸收外資主要依靠制造業,在經濟低迷期受到的影響較小,長期來看回報率仍然較高。未來幾年吸引外資仍會高于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平均水平。
"我國正在實施擴大內需的投資計劃,這個過程存在著吸引外資的巨大空間。"趙晉平說,"這也是外資幫助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難得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