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機械工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逆勢強勁增長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2008年全國機械工業增速明顯下滑,但湖南省機械工業依然強勁增長,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
湖南機械工業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2008年,全省機械行業1791家規模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2114.93億元,比上年增長45.62%;工業增加值635.22億元,比上年增長32.59%;主營業務收入1980.89億元,比上年增長46.1%;出口交貨值1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0.8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3.9億元,比上年增長61.78%;實現利稅199.81億元,同比增長12.1%。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2008年我國機械工業增速下滑。但記者發現,湖南機械工業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速不但沒有放緩,反而分別比上一年度提速2.5和3.6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增速近20個百分點。那么湖南機械工業持續高速發展的動力來自哪里?湖南省機械行業管理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黃東紅告訴記者,是調整中不斷優化的產業結構,推動著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自主創新提升產品結構
近幾年,湖南機械工業加大創新能力建設的投入,先后建起了遠大空調、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南車株機、株洲車輛、南方航動、湘電股份、江麓機械、江南機器、益陽橡機等10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先后有6家企業入選國家創新型企業試點。初步形成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大大加快了新產品開發的步伐。2008年規模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563.88億元,比上年增長44.3%,新產品產值率達到了26.66%,一些重點領域的產品研發相繼取得突破。中聯重科研制成功世界輸送強度最高的C100混凝土輸送泵,三一重工研制成功世界最長臂架(76米)混凝土泵車,湘電集團研制成功我國首臺220噸電動輪自卸車,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六軸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和我國首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型地鐵車輛在南車株機成功下線,山河科技研制的首批三種型號的輕型飛機試飛成功,衡變公司承擔的用于我國“首條1000kV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4臺百萬伏級特高壓并聯電抗器一次性研制成功。一大批處于價值鏈高端的新產品為產業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增長空間。
集群發展提升組織結構
發展過程中,湖南機械工業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工程機械、電工電器、軌道交通設備和汽車四個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在招商引資、園區規劃和政策資金安排中重點引導四大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初步形成了以長沙為中心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以衡陽和湘潭為中心的電工電器產業集群,以株洲為中心的軌道交通裝備集群,以長沙、湘潭為中心的汽車產業集群。在全省機械工業13個分行業中,2008年上述四大優勢產業的工業總產值、新產品產值、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已分別占全行業的68.77%、82.01%、68.33%、69.22%、70.12%。其中工程機械的發展勢頭尤為強勁,在全國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集群的擴大,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也不斷增強。中聯集團、三一集團在2007年成為湖南機械首批百億元企業的基礎上,2008年兩家企業的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都超過了200億元;長豐集團和株洲電力機車的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億元;過30億元的企業還有湘電集團、衡陽特變電工、福田長沙汽車廠等一批企業。
外向發展提升市場結構
為改變湖南機械工業外向度低、過分依賴國內市場的局面,近幾年該省重點推進機械工業國際化發展戰略。2008年,行業對外擴張進一步加速,中聯重科年內一口氣收購了陜西新黃工、湖南車橋、華泰重工、信誠液壓和世界混凝土機械前三強之一的意大利CIFA公司,從而成為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2008年5月,三一的德國公司正式開業,決定在德國投資1億歐元購地建廠;南車時代電氣出資1億元收購世界著名半導體企業英國Dynex(丹尼斯)公司;山河智能也注資1億元切入煤炭裝備制造業。從2008年7月開始,湖南機械工業進出口首次出現順差。全年完成出口交貨值16.4億美元,同比增長70.83%,實現貿易順差1.77億美元。
著力建設“一體兩翼”新構架
2009年,湖南將機械工業的調控目標確定為,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75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工業增加值800億元,同比增長2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550億元,同比增長25%以上;利稅總額200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利潤總額135億元,同比增長15%。湖南省機械辦主任黃東紅告訴記者,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湖南今年將重點抓好項目建設和推進重大裝備自主化等六項工作。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將著力建設以大中型骨干企業為主體,基礎零部件產業和現代制造服務業為支撐的“一體兩翼”新構架,瞄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裝備制造基地”目標,努力把湖南機械工業打造成低消耗、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創新型產業,為“兩型社會”建設和湖南特色新型工業化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