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價升水偏離基本面
近期所有跟鋁有關的故事都因其成為了一種融資工具而展開。融資需求正在鋁價的拉鋸戰中贏得勝機,由此產生的狀況是,目前鋁價升水水平與基本面的需求關系不大。
本月我們著重關注中國鋁市場的發展,借此探究這一市場方向的決定性力量是否仍然是消極的,還是顯露了某些牛市征兆。中國發布了大量官方的宏觀數據,尤其是制造業PMI指數,看上去非常有利于多頭。4月份,PMI指數攀升至13個月來的高點,也是第5個連續高于50分水嶺的月份。在我們看來,中國政府將繼續推行穩增長的政策,因為4月的PMI數據確切表明相關的計劃正在發揮作用。然而,如果我們看匯豐發布的4月份PMI調查結果就會發現,有跡象顯示制造業部門仍然處于收縮之中,而這看起來和現實中制造業不景氣的某些事例是吻合的。
我們特別關注中國鋁市場的需求,大約35%的鋁需求來自于建筑部門,如果把鋁型材也考慮在內的話,這一比例更將增至70%。因此,建筑領域的增長是中國鋁整體需求的關鍵驅動因素。然而,建筑業是中國政府自2009年以來推行的旨在抑制房地產投機的限制政策的調控“重災區”之一,許多地產開發商自此以后一蹶不振,房價與成交量均明顯下滑。
現在看上去是一個政策松綁的好時機,但目前的初步跡象顯示松綁力度極為有限,而且所謂的松綁也只是圍繞于經濟適用房領域。比如,最近政府指示銀行提升開發貸款的額度給那些在積極建造中小戶型商品房的開發商。
對鋁而言,這類建設的鋁需求集中度較低,而那些真正用鋁量大的地產建設項目,目前仍然是政府想要規避和嚴格限制的。即便如此,中國的鋁需求仍然有兩位數的增長,盡管存量房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鋁的真實需求每年都在增長,只是現在中國對的鋁需求處在一個更為溫和的增長水平之下。有鑒于此,我們決定調低本月的中國需求增長率預期至8.9%。
就供給面而言,在新項目紛紛投產后,今年關閉的27萬噸年產量的過時冶煉產能抵不上1/10的中國新增產能。2012年早些時候的產能恢復已經頗為強勁,彼時生產商準備著把額外的原材料運進上海期交所的貨倉,而不是削減產能。
鋁市場仍然在努力使投資者/貨倉對鋁的需求能與鋁的真實需求保持一致。這并非新問題,而且在過去10年中,這些問題在大部分時間里都在持續累積著。當大量的囤貨和過剩產能仍然無處不在的時候,鋁價可能仍很難顯著超越其邊際生產成本,即使是未來若干年內市場趨于恢復平衡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