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帶來科技創新動力—浙江省桐鄉市科技工作新探索
化學纖維、毛紡針織、絲綢服裝等六大傳統骨干產業集群在技術改造中煥發青春;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太陽能電池等新興產業紛紛搶占科技制高點。雙箭集團的橡膠輸送帶、健民公司的紙質空氣過濾器、桐昆集團的滌綸長絲國內第一,巨石集團的玻璃纖維國際第五、亞洲第一……浙江省桐鄉市這個以傳統產業為主的經濟強市,在自主創新中顯現出勃勃生機。
桐鄉市科技局局長王為民表示,在人們關注傳統產業如何走自主創新之路時,桐鄉市因勢利導,圍繞三個“變與不變”,探索出科技工作的新思路。
不變的主題 變化的思路
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提高技術含量,是桐鄉經濟發展不變的主題;從單純為企業做好科技服務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創新體系,是桐鄉科技工作變化的思路。
傳統產業如何走自主創新之路?王為民說,加強自主創新就要從傳統產業入手,用自主創新的要求和思想重新確定工作思路。桐鄉市明確提出,“要以自主創新的思路探索傳統產業發展之路,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傳統產業自主創新的突破口”。圍繞這一思路的變化,桐鄉市委、市政府結合創建科技強市,完善黨政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和科技創新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桐鄉市科技局為配合桐鄉市委2005年下發的《關于全市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制訂了11項科技配套政策,并以桐鄉市政府的名義下發了兩項配套政策,與該市財政局聯合下發了一項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科技政策體系,從而為傳統產業自主創新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不變的工作 變化的重點
“我們要跳出傳統科技工作抓項目、分經費,每年做一些亮點的思維方式,改變傳統的科技工作方法,切實轉到圍繞桐鄉市的產業結構調整,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來,切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王為民表示,思路一變,著力點也不同了。目前,桐鄉科技工作的重點已開始轉到培育和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上來,一手抓合作,一手抓計劃和平臺建設。
首先,加強產學研合作,引進大院名校共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載體。去年,桐鄉市科技局組織了5次較大規模的科技對接與科技合作洽談活動,達成合作意向數百項。從去年底開始,該局又在謀劃“桐鄉西安科技合作對接活動”。在科技合作中,先后引進華友鈷鎳與中南大學共建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華友鈷鎳材料聯合研究基地等5家大院名校創新載體,并且每年都有一個共建項目在浙江省科技廳立項。
其次,培育發展科技型企業,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桐鄉市科技局在調研中發現,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已基本完成資本原始積累,正進入提速發展階段,于是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531”工程建議名單。該局積極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建設,科技孵化器建筑面積達5300平方米,入駐企業15家,孵化項目涉及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化工、IT信息與軟件等前沿產業領域。目前,該市已有高新技術研發中心16家。在去年浙江省發改委、經貿委、科技廳等部門聯合評出的該省高新技術企業50強中,桐鄉市占4席。
第三,建立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特色產業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攻關,提高了桐鄉市的技術創新能力。桐鄉是羊毛衫重點產區,桐鄉市科技局組織相關企業與上海紡織科學院聯合開展毛衫后整理技術攻關,取得了明顯成效。為盡快使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該局大力抓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專利專項行動”,涌現出40多家專利申請大戶。
不變的職責 變化的精神
科技管理部門的職責在政府職能部門的定編中早有規定,是不變的職責。桐鄉科技工作的變化,關鍵在于擁有一支熱愛科技事業、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科技管理隊伍。“我們是全省最早提出創建學習型、創新型和服務型科技局的。”王為民說,“有作為才有地位。科技部門要有‘精氣神’,要建設一流的部門,作出一流的業績;要建設一支高效實干的科技管理隊伍,完善制度,轉變工作作風;要擰成一股繩,自我加壓,自定目標。”
桐鄉市科技局黨組成員、高新技術科科長陳云山深有感觸地說:“1997年桐鄉省級新產品僅有1個,2005年就達到100多個。過去單純是報項目,爭取一點經費。現在,更注重企業開發、建設和研發中心。”
桐鄉市科技局辦公室主任陳再飛說:“我們要為了科技而工作,而不是單純為了完成任務。這幾年,科技工作力度加大,投入更多了,工作面更廣了,全市初步形成了‘大科技的概念’。科技局提出‘三型科技局’建設,圍繞主題談想法、講思路,找問題、尋對策,為科技創新出謀劃策的氛圍很濃。”
桐鄉市科技局信息中心主任顧正華表示:“科技局的工作已從單純的微觀管理轉向宏觀指導。科技服務以前是開發布會等常規做法,現在更有針對性。引進創新載體更講成效,更突出企業投入,從2003年起每年有一家省重點立項。”
科技讓桐鄉發展走在了前列。桐鄉市連續5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稱號,連續8次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稱號;2001年,成為浙江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06年,被批準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去年,科技綜合實力在浙江排名第15位,居嘉興市第一位;GDP5年翻一番,去年達到24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600美元。目前,該市已有國家級、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58家,去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312件和299件,比上年分別增長49.3%和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