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地方債三年還本付息向中西部傾斜
3月13日,全國兩會順利收官。而在此前后,2009年中國政府2000億元地方債各省額度也已經基本確定。
記者獲悉,本次地方債券擬定為三年期限,考慮于2012年即本屆政府任期內實現全部還本付息。發債利率則將與國債發行相仿佛,通過招投標的方式來實現,估計會與國債利率水平持平或略高于國債利率。
記者同時了解,盡管從償債能力、經濟實力來說,東部沿海地區占據明顯優勢,但本次地方債額度將更多支持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環保、民生等方面的發展成為一大特點。
三年還本付息:
不留包袱給下一屆政府
“我們正在根據我們省獲得的地方債額度調整2009年省級預算。”13日當天,一名中部省份財政廳有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據該人士介紹,2009年地方預算的盤子在年初地方兩會上已經確定,但當時預算報告中并沒有發行地方債的內容。
所以,根據最新的地方債發行情況,有必要對年初的預算盤子做重新調整,將其納入省級預算中。調整后的預算方案還要上報省級人大審核批準。
而據本報記者了解,這2000億元地方債券已基本確定為三年期債券,即考慮于2012年本屆政府任期內實現全部還本付息。
有財稅部門人士對記者分析指出,這種期限選擇的背后,有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初步預判,也是為了盡可能不將債務拖到下屆政府任期。
據了解,2000億元地方債將通過現有的國債銷售渠道由財政部代理發行,在發行方式、發行對象與一般的債券基本一致,利率將通過社會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確定,估計會與國債利率水平持平或略高。
目前財政部發行的國債種類,主要是記賬式國債和儲蓄國債兩種。
其中,記賬式國債是以電子記賬手段登記債權的國債,面向全社會各類投資者發行,可以上市和流通轉讓。儲蓄國債主要面向廣大居民個人發行,不能流通轉讓,但可以提前兌取。
此次發行的地方債包括上述兩種類型,機構投資者和廣大居民都可以通過現有國債銷售渠道,購買到由財政部代發的各省市區地方政府債券。
地方債券發行所募集的資金,將列入省級財政預算,由地方財政管理使用。
向中西部傾斜:
助力中國區域格局重新洗牌
本報記者多方獲得信息顯示,到目前為止,各省區市地方債數額已經基本確定。比如云南84億元,廣西65億元,陜西60多億元,北京56億元,寧夏30億元,湖北80多億元,陜西60多億元,重慶55億元左右,等等。
“發行地方債更多傾斜于中西部地區,是此次地方債發行的一大特點。”有財稅部門人士向記者透露。
按照《國務院關于發行2009年地方政府債券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有關文件的規定,確定各地方政府發債額度,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地方對于中央重點投資項目的配套金額,二是地方政府對債券的承載能力。
從經濟實力、償債能力來看,東部沿海地區顯然強過中西部地區。為何地方債發行反而更多在中西部著力?
“這是在為中國區域經濟未來的新繁榮、可能發生的重新洗牌做基礎環境的戰略準備。”有財稅部門知情人士透露。
這一思路的出發點在于:中國政府經濟刺激方案4萬億投資的重點在基礎設施、環保、民生工程等方面,這恰恰是中西部地區薄弱環節。相對而言,東南沿海地區基礎設施方面已經基本飽和。
而這樣的傾斜,將會使得資金投入邊際效益更高。短期看可以就地解決中西部地區就業問題,從中長期看,則為中西部地區未來經濟發展、新的繁榮奠定基礎。
分析人士指出,這更像是當年羅斯福新政的翻版:將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提升、強化,將可以使得內陸地區各種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更能凸顯,這樣,沿海向內地的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產業的梯度轉移,才有了真正實現的條件。
“危機過后,中國區域經濟可能會發生重新洗牌,格局也將可能發生重大變化,這正是危機帶給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平時所無法獲得的機遇。”該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