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經濟賬”亮眼開園2個月熱賣13億
上海世博會組織方8日盤點開園2個月以來的“經濟賬”。此間官方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園區公共區域累計商業額突破人民幣10億元,展館內營業額突破人民幣3億元,園區商業服務運行開局良好。
上海世博局園區商業管理部部長林聲勇介紹稱,園區商業運行總體平穩,沒有發生食品供不應求,沒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商業投訴常態處理,商業經營秩序良好,基本實現了開園前制定的“四個確保”的目標,即確保食品安全可靠,確保供應快捷便利,確保價格合理公平,確保服務周到滿意。
林聲勇頗為自豪地說:“世博園區經受了單日入園人數超過55萬人次的考驗,園區公共區域餐廳單日供餐超過30萬份,沒有發生食品供不應求的現象。”
針對夏季到來,夜間入園人數增加、游園時間延長、晚餐供應量上升的情況,上海世博園區商業管理部稱,已專門制定了夜間商業服務方案。方案要求商家延長營業時間、編制園區商業服務地圖、推出夜間特色小吃等,“保證在十點半之后離園的參觀者,仍然能夠有飯吃、買得到特許品”。
世博會組織方還發現,在園區商業業態實際效果調查中,西式快餐在供應速度上優勢明顯,表現強勁。而在中式快餐方面,如味千拉面、老娘舅、大娘水餃、真功夫等品牌在本屆世博會上也“既叫好又叫座”。
特別是,來自臺灣的餐飲品牌“老董牛肉面”盡管尚未在滬開門店,還是憑借著好口碑,在園區中式快餐的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位列品牌榜第五位。
此外,隨著世博會不斷升溫,世博特許產品的開發題材日益拓寬,生產商數量達到360多家,產品達到29個大類萬余個品種,最受歡迎產品主要集中在單價50元人民幣左右的“海寶”玩具、徽章、手機鏈以及價格不菲的貴金屬等。園外特許產品銷售額已突破人民幣200億元,而世博園內的特許零售店經營狀況也普遍高于預期,據統計,園內特許門店每平方米營業額都在人民幣300元左右,個別門店更高達人民幣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