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能可觀重機行業借市場實現跨越發展(2)
第三,起重運輸機械規格品種少,產品的零部件、元器件和整機故障較多,可靠性差,壽命短,產品開發能力差。國內起重行業科技力量比較薄弱,計算機輔助設計剛開始起步,可靠性設計缺乏試驗和數據積累,動態分析、疲勞特性、運動力學以及電氣傳動原理等基礎理論研究比較落后。技術儲備缺乏,新產品開發周期長,產品更新換代慢。
第四,重型鍛壓設備在技術上差距較大。以汽車零件生產線為例,日本、德國技術先進的大型多工位柔性生產線能制造年產30萬~50萬輛轎車所需的大型沖壓生產線,我國目前只能滿足裝備年產15萬~30萬輛轎車零件鍛造生產線和沖壓生產線。
第五,大型鍛件產品的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如電站用鍛件、軋輥等。
差距產生的原因
造成我國重型機械制造業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以下一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市場環境使企業技術創新乏力。在技術含量高的成套設備、關鍵技術層面,我國重型機械企業無力與國外企業競爭,只能讓外國企業技術總負責和總承包,國內企業淪落為外企的打工仔,利潤很少。一般技術性能的產品我們生產能力過剩,企業間在國內市場形成互相殺價的惡性競爭。在這樣一種市場環境下,企業缺乏能力、實力創新,導致高新技術產品只能長期依賴進口:突出的產品有成套冶金冷、熱連軋設備,成套全斷面大型掘進機和城市地鐵用盾構機,1800kW及以上大功率電牽引成套采煤機,巷道聯合掘進機,高檔電梯和自動扶梯等。
二、生產(施工)工藝技術企業與制造企業長期分離,客觀上不僅限制成套設備技術開發能力,還分散了開發資金和重復開發。例如:薄板坯連鑄連軋設備我國與德國基本同時起步,冶金行業在蘭鋼、機械行業在大連重機廠各搞一套工業試驗裝置,均向國家申報了科技成果,國家均補貼了資金,但工藝與設備互相脫節,結果還是以引進德國西馬克公司三套薄板坯連鑄連軋成套設備開始了我國買國外薄板坯連鑄連軋的高潮。
三、生產流動資金嚴重短缺,造成重型機械制造業生產組織困難,考慮眼前生產多,顧及長遠技術發展少。
四、科技開發資金和人才短缺,后勁不足。國外同類企業的技術開發經費一般不低于當年銷售總額的3%~5%,而我國大多數國有大型企業的技術發展經費還不到當年銷售總額的1%,有的企業甚至長期沒有技術開發費。同時,由于企業效益不好,大學生都不愿到重型機械企業工作,幾年下來,國有大型企業出現人員結構不合理的斷檔現象,嚴重影響了新產品的開發,也使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本文相關信息
- [新聞資訊] 前十車企銷量下滑 歐洲弱市考驗車企功底
- [新聞資訊] 前十月紡織品出口快速增長
- [新聞資訊] 前五個月國內車用發動機產銷達320萬臺
- [新聞資訊] 前五個月河南出口前10名企業排出
- [有關專業] 前沿技術:藥用瓶單獨編碼標識技術
- [新聞資訊] 前雨刮器總成、后雨刮器總成順利通過簽定
- [變壓器回收] 錢江電氣SFPSZ11-180000/220 變壓器順利通過國家變壓器質檢中心突發短路試驗
- [新聞資訊] 錢江電氣SFPSZ11-180000/220主變通過國家級試驗
- [變壓器回收] 錢江電氣--三相配電變壓器節能產品通過認證
- [新聞資訊] 潛能可觀 重機行業借市場實現跨越發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