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國機械行業企業增長點的主要體現
2001年我國機械行業出現了前高后低的趨勢,這對于2002年大增長無疑帶來按慣性發展的擔憂。但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情況來看,機械工業的運行明顯好于預期。2002年第一季度全國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0.9%,一季度機械工業總產值和產品銷售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7.2%和14.73%,與去年四季度相比略有提高,但利潤總額卻比去年第四季度大幅增長33.3個百分點,同比增長36.22%。從1—3月份的趨勢來看,機械行業2002年將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2002機械行業企業的增長點將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內需拉動增長
西部開發和國債項目拉動了機械產品的內需增長。2002年一季度銷售額中,內需交貨值占87.79%;從產品銷售增長速度來看,內需交貨值同比增長16.17%,比出口增長高出1.8個百分點。其中,工程機械、通用基礎件、機床工具、農業機械內需增長分別高出出口增長12.82、9.52、4.92和4.3個百分點。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繼續在西部開發與基礎建設中受益,第一季度分別增長33.18%和21.88%。
高科技向機械行業滲透
傳統機械產品供過于求,銷售成本與費用增加。2002年第一季度,產品銷售成本與費用分別增長14.87%和19.99%,均高于同期產品銷售收入的增幅。同時,第一季度應收帳款與產成品積壓資金4568億元,占同期流動資金10459億元的43.7%,對機械工業的生產循環與效益造成影響。機械行業資源亟待調整,機械行業產業升級與轉型將繼續成為2002年的經濟增長點。這勢必引致高科技產業向機械行業中的滲透,其中包括CDA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產品結構向高附加值類的傾斜、傳統行業向高科技行業的轉型等。其中技術改造也是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
資產重組整合企業資源
盡管機械行業頻頻報喜,但在2001年68家機械工業上市公司利潤總額卻出現了9%的負增長。我國機械行業尤其是上市公司國有企業份額較大,但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越來越弱,亟待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有效的競爭機制。因此2002年行業內特別是上市公司資產重組仍將成為發展的契機。機械行業主機產品與配件之間的相關性較強,上市公司在相關的基礎上形成戰略聯盟也是資產重組的重要方向,福田汽車與主要供貨商之間的戰略聯盟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