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產業振興120項政策3月發布
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涉及到120項政策規劃,將于3月中旬陸續發布。在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的日程表上,落實這些政策措施要1年,完成規劃提出的76項任務要用3年時間。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很多措施,其中包括房地產業。目前看來,這些措施已不同程度地顯現效果。”在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在回答為何房地產業沒有被列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時說,對重點產業的選擇有多種考慮。
國新辦同時還邀請了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等介紹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今年財政赤字水平是可控的
在發布會上,在回答有關今年我國財政赤字將大幅度增加的提問時,劉鐵男表示,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進行調控,增加預算是各國的慣例,因此今年多增加一些赤字是必要的,但在可承受的風險范圍內,可控制的。
之前,媒體曾多方報道,今年中國的財政赤字預算將在去年2800億的基礎上,升至9500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的赤字規模。
十大產業起到“維穩”作用
劉鐵男表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九個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達到1/3。十大產業就業超過1億人,涉及3億農民生計,占到兩個股市的上市公司的接近六成。
劉鐵男指出,十大產業能夠穩定下來,財政、稅收、就業、“三農”問題就基本能夠穩定。
據悉,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涉及到120項政策規劃,將于3月中旬陸續發布。在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的日程表上,落實這些政策措施要1年,完成規劃提出的76項任務要用3年時間。
發改委認為,我國金融體系整體上是健康的,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的經濟下行是因為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市場萎縮,外需下降又傳導到國內市場,對產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更重要的,“十大產業相當一部分是靠外需拉動。”
對于GDP增長8%的目標,劉鐵男兩次重申“有條件、有可能、有信心”實現。他表示,去年四季度以來的下行,到目前為止,環比已出現一些好的跡象。
救樓市措施效果已經顯現
被坊間普遍看好的房地產業,此番落選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劉鐵男表示,房地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一系列決策部署,相繼出臺很多措施,其中包括房地產業。除中央政府之外,各地也在執行中央統一政策的前提下,結合本地實際采取很多措施。目前看來,這些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顯現出效果。
劉鐵男指出,這次歷史上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很多行業產生影響,但并不是所有行業應對措施都要以振興規劃的形式來體現。目前已經制訂好的十大規劃,也要隨著形勢的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
對于物流業的進入,決策層給出了這樣的解釋: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拉動消費作用大,其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16.5%,占GDP的6.6%。
擔心引進高新技術遇阻
劉鐵男同時指出,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帶隊赴歐采購,采購的主體都是企業,它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引進。采購的是國家需要的裝備、材料、技術,有相當部分也是為十大產業振興服務的。
發改委重申了中國一貫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觀點,表示在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措施里沒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內容。“像這種大規模的采購在國際上也是不多見的。現在應該擔心的是,國外的高新技術對我們進行封鎖,設置障礙。”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