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環境綜述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汽車零部件行業的資產逐年上升,占整個汽車工業總資產的比例,從2002年的5%左右躍升至2006年的35%左右。當前,汽車產業日益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的支柱產業,而汽車零部件工業是整個汽車工業中上游產業,它在整個汽車工業鏈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隨著全國汽車行業開始走出04年下半年以來的低速徘徊狀態,汽車零部件行業也開始整體轉暖,需求得到了刺激,市場保持較好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完成工業總產值5397.05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加34.35%;汽車零部件產品實現銷售收入5272.35億元,同比增長34.71%。全年汽車零部件產品進口金額為124.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18%;出口金額為210.7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38.21%。
圖:3月份產量分析表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形成了多品種、全系列的各類整車和零部件生產及配套體系,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大國。但是,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不高、自主開發能力薄弱、消費政策不完善等問題依然突出,能源、環保、城市交通等制約日益顯現。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加深了國際汽車市場的嚴重萎縮,國內汽車市場受到嚴重沖擊,導致全行業產銷負增長、重點企業經濟效益下滑、自主品牌轎車發展乏力,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形勢嚴峻。
值得慶幸的是,從2008年年末至今,隨著經濟危機在全球的大范圍蔓延,中國市場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其巨大消費潛力及良好發展表征更成為吸引國內外眾多整車及零部件企業投資的重要因素。中汽協預計2009年汽車總銷量將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達到1020萬輛,比上年增長8.7%。其中乘用車銷745萬輛,同比增長10.2%,商用車銷275萬輛,同比增長5%。
1、政治環境
汽車產業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后,必然要進行一次大的調整,以解決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積累的諸多矛盾,國際金融危機只是引發了結構調整期的提前到來。目前,我國汽車市場正處在增長期,城鄉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汽車產業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
2009年3月,政府正式推出《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穩定汽車消費,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我國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特制定本規劃,作為汽車產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規劃期為2009-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