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將是最廣闊的汽車市場
中國汽車市場的潛力到底有多大?20%左右的產銷增長幅度能維持多久?中國有可能超越日本、甚至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國嗎?這是所有汽車企業都關心的問題,但答案卻不盡相同。
幾年前,汽車業“井噴”的時候,中國市場在跨國汽車公司眼里就是新大陸。13億人口、廣闊的疆土、持續高速增長的GDP、以及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汽車保有量,這些指標都強烈刺激著汽車企業的神經。“井噴”之后,車市經歷了持續的價格拉鋸戰,于2004年步入低谷。一位合資企業的外方老總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市場的容量沒有人們想象中那么大,大城市的繁榮并不能代表中國的經濟水平。”
一個客觀的事實是,在東部發達城市嚴重滯銷的老車型,在西部地區依然因為“高檔”而銷售不暢。2006年春節,北京各大汽車賣場少了往年的熱鬧,節假日逛車市已經吸引不了追逐時尚的市民,但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廣大農村,人們依然在懷抱擁有汽車的夢想。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副司長陳斌在“2006年中國行業發展報告會”上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汽車行業產能過剩的形勢十分嚴峻。到“十一五”末期,汽車行業的產能可達2000萬輛左右,比實際需求多出一倍還多。陳斌之外,更多的業內專家、學者也站出來警示國內汽車業的重復建設。此外,基于城市機動車的迅速增長,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能源恐慌、使用成本加大等因素也在困擾著人們。
在這樣一個態勢下,中國汽車業向何處去呢?2006年新春,自主汽車企業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汽車銷售向城鄉接合部和廣大農村進軍。力帆董事長尹明善謀劃的賣車策略是“農村包圍城市”。他認為,國內眾多的汽車企業都在為富人、為城市人造車,但沒有幾個企業愿意把目光投向農村。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中的絕大部分是農民,他們同樣渴望擁有汽車。
其實,汽車市場向農村推進并不是一個新的命題,只是從未認真對待過。在汽車工業“十五”規劃中,有這么一段對農村汽車市場的描述:90年代以來,農用車市場成長迅速。目前鄉村保有1700多萬輛農用三輪車、四輪車和1000多萬輛各式拖拉機、100多萬輛各種汽車。可事實上,農用車一直在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中被打入另冊。對此,原中國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陳祖濤呼吁,汽車工業不能再無視農用汽車的存在和發展,無視農村對汽車的巨大需求。他說:“中國的農村汽車市場將是世界上最廣闊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工業最迫切的歷史任務,就是要滿足9億農民的需要,培育發展這個廣闊的市場。”
在汽車市場向農村進發的探索中,已經有先行者嘗到了甜頭。2005年,上汽通用五菱在山東、河南等地持續開展了“送科技,訪名鄉”的市場推廣活動,組織農業專家深入農村。這一年,五菱品牌全年銷量首次突破30萬輛大關,一舉成為國內微車市場發展最快的微車品牌。
基于目前農村市場的消費能力,價格不菲的高檔汽車難以大行其道。除了滿足農村生產、運輸的車輛之外,轎車銷售以中低端經濟型轎車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輕、微型客貨車和經濟型轎車替代農用車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在此前提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無疑是汽車業進軍農村市場的一股東風。
現實的情況是,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主流汽車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當太多的新車型瞄準城市白領階層,并在相對集中的銷售市場打的你死我活的時候,汽車企業是不是應該將一部分目光瞄準農村市場呢?一個占中國總人口2/3,接近9億人的偌大農村市場是不能被忽略的。一定程度上說,努力謀求市場占有率的國內汽車企業,誰能贏得農村市場,誰就能真正意義上贏得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