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電纜企業遭遇原材料漲價困局
興樂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虞一杰坐在辦公室里回想著自己一年的生意。2005年,以電線電纜為主業的民營企業——興樂集團取得的成績不少:入選“中國機械500強”和“中國制造企業500強”,旗下遍布全國的電線電纜專業生產基地增加至20個,在麗水至溫州的高速公路項目中贏得了價值4000多萬元的電纜訂單……總之,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收獲頗豐”。
然而,虞一杰也有自己的心事。在整個集團利潤總額令人滿意的同時,創造了12億元年產值的、位于溫州柳市的興樂集團總部電纜生產基地,按凈利潤計算2005年卻仍然虧損了200萬元。
對比大部分國內其他的電纜生產企業,興樂集團虧得還算是少的。
“一句話,原材料漲價太厲害了,已經遠遠超過了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的承受范圍。”無錫電纜廠的營銷總經理沙朝陽一語道破了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
困局待破
原材料漲價,是2005年電線電纜行業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行業,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大約80%的成本都用于購買原材料——銅和鋁。而近年來,銅鋁價格一路飆升,2005年更是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暴漲期。據統計,2005年9月底每噸銅的價格為34900元,到12月底已漲至每噸42900元,每月的漲幅超過10%;而鋁的國內價格2005年10月為每噸16500元,到12月底已達每噸19800元,漲幅高達20%。這樣的價格增長速度著實讓國內電線電纜生產企業膽戰心驚。
而作為像興樂集團這樣的大型電線電纜生產企業,每年的用銅量達35000噸,用鋁量有4000多噸,原材料漲價為其增加了十幾億元的成本。
“現在電線電纜行業的凈利潤也就是1%~2%,這個漲幅遠遠地超過了我們的利潤空間,怎么可能還會有錢賺呢?”興樂集團的董事長虞一杰對此十分無奈。
面對原材料漲價,電線電纜生產企業表現出最多的是“無奈”的表情。因為它們與電力、交通或鋼鐵行業簽訂的訂單,交貨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而等到發貨那一天,合同上的價格卻往往連本都回不來。但一旦合同簽訂,價格就無法更改,因此,由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只能由企業自己來承擔。“有時明知虧本也要生產。” 無錫電纜廠的營銷總經理沙朝陽對記者坦言。
據了解,目前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投標的平均價格為每噸16800~17300元,而生產成本為每噸18500~19000元,即每生產一噸產品就要虧損2000元。而目前各個企業手中的訂單少則1萬噸,多則5~6萬噸,虧損至少要2000萬元以上。在這樣的局面下,很多實力不強或產品品種單一的企業已經到了鄰近破產的邊緣。
與原材料漲價相伴而來的,還有能源價格、運輸費用和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利潤危機已經如一股肆虐而來的颶風,席卷了整個電線電纜行業。銅鋁價格之于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眼下就像即將崩盤的股市之于那些被套牢的股民,數字每跳一下就會撕心裂肺。
尋找出路
在這樣的局面下,電線電纜生產企業開始為自己尋求出路,首先想到的辦法就是“期貨套保”。所謂“期貨套保”,就是指在現貨市場上買入(賣出)銅或鋁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買入)同樣數量的期貨合約,以做對沖。
但是這也稱不上一個好辦法,期貨市場充滿了不確定因素。早在2004年,旗下擁有3家大型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的特變電工集團就因為期貨套保,造成了4254.61萬元的虧損,這也成為特變電工2004年凈利潤同期下降14.45%的主要原因。“保值是相對的,搞不好就變成投機,期貨比股票的風險還不知道大多少倍。”虞一杰告訴記者,其實并沒有多少企業真正通過這種方式成功渡過難關。
2005年初,當國內變壓器行業遭遇硅鋼片大幅漲價時,行業協會曾倡導會員企業集體提價,以抵御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利潤危機。然而對于行業協會統一提價的這一做法,許多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卻并不認同。
“即使不提價我們都面臨著價格戰的壓力。”虞一杰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大多數的電線電纜項目還是采取低價中標的方式,政府采購的項目也是一樣。有些企業就借此惡意壓價,使得其他投標人根本沒有利潤空間,而其實這樣中標的企業根本連產品的質量都保證不了。
還有的企業對于協會的號召力表示了擔心。一位國有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說,“目前行業協會的作用還不明顯,有的企業會獨自在材料和結構工藝上做文章,使得大家提價的幅度不一樣,這樣就會導致不了解情況的用戶對提價的原因不理解。” 有些企業干脆就反對這種硬性的提價方式,無錫江南電纜廠的周浩平主任說,“價格應該交給市場去調節,而不應該搞所謂的價格聯盟,這在國內和國外都是行不通的。”
“其實相對于銅,鋁的價格更好控制一些。” 在若干個方案都被否定之后,虞一杰在“鋁”的身上又看到了一點突破口。
“目前我國電線電纜生產企業有50%的銅材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價格一般都由國外企業掌控,而我國鋁材料的產量充足,甚至還能供應出口,所以我認為目前鋁的漲價只是暫時現象,不久之后肯定會回落。”虞一杰憑借著在電線電纜行業多年的闖蕩經驗,信心十足地對記者說,“其實就壽命和電氣性能而言,鋁材電纜并不比銅材電纜差,有關部門應該大力倡導使用鋁材料。”
而興樂集團的例子似乎又讓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看到了另外一種出路。
雖然興樂集團總部的電纜生產基地2005年遭遇了虧損的局面,但集團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十幾個小型電纜生產基地卻都是盈利的。“因為它們都可以做門市生意。”虞一杰解釋說,“門市生意都是現買現賣,銅價漲了,我們電線電纜的零售價也馬上可以漲上去。不像大型電纜企業,筆筆訂單的周期都很長,周期長就意味著風險。”
“所以雖然現在有很多電線電纜生產企業不斷地在全國兼并企業,卻仍然擺脫不了虧損的面貌。其實他們不如去兼并一些小型電纜廠。”虞一杰為國內的電線電纜企業又支了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