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技術含量偏低
2005年,在國家宏觀政策的作用下,電子元件行業經濟發展勢頭總體良好。產品銷售收入穩定增長,但增幅較去年有所回落;外貿形勢趨好,逆差增幅下降;預計全年產銷發展總體呈平穩態勢,但全行業經濟效益明顯下降。
銷售收入穩定增長 但增幅有所回落
承接2004年的走勢,2005年前三季度電子元件產業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根據對國內3043家電子元件主要生產企業的調查顯示,2005年1-9月份,我國電子元件主要生產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3039.8億元,同比增長19.78%,比上半年增加3.91個百分點,第三季度形勢明顯好于上半年,但增幅較去年有所回落。
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的企業有1882家,占3043家企業的61.85%,較去年同期下降10個百分點;銷售收入同比增幅超過50%的企業有565家,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18.57%。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657家,其銷售收入占總數的78.52%。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下的企業中有55%的企業虧損。由此可見,電子元件產業主要以中小規模企業居多,銷售收入較低的企業,一般產品較為單一,規模也較小,受限于企業實力,難以快速發展,銷售收入規模較大的企業抗風險能力遠遠超過規模小的企業。
前三季度,產品銷售收入增長較快的行業有印制電路板、電聲器件、光電線纜、磁性材料與器件、電感器件、接插件等,其同比增長分別為32.29%、25.82%、24.27%、20.3%、19.62%、19.61%。銷售收入增幅在10%以下的行業有電容器、電子變壓器、混合集成電路、電子陶瓷及器件、壓電晶體器件、敏感元器件及傳感器。
近幾年來,隨著國際生產重心的轉移,有些行業如電容器等由于企業盲目投資、重復建設,該行業已出現了生產能力過大的現象,盡管多年來電容器產量不斷增加,但企業競爭激烈,價格持續下滑,產品銷售收入已連續幾年低速發展。這種現象應引起更多關注。
經濟效益下滑 虧損企業增多
盡管電子元件行業在改善經營、加強管理、加速流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也收到不少成效,但是仍然難以抵消原材料、燃料、運輸費用大幅提價所帶來的成本提高和某些產品大幅降價的負面影響。2005年1-9月,與銷售收入相比較,電子元件產業的經濟效益則不太理想。
利潤增幅大幅下降。2005年1-9月,電子元件行業完成利潤總額144億元,同比增長7.6%,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54%。利潤總額下降最大的是混合集成電路行業,同比下降51.06%;其次是電子變壓器行業,同比下降35.14%;再次是電子陶瓷及器件、電容器行業。利潤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產品價格從2003年以來,一直居高不下,而下游產品的價格又始終沒有上去,兩頭夾擊,使得企業的利潤空間遭到了擠壓,企業贏利水平產生下滑。但磁性材料與器件、電聲器件、印制電路板、光電線纜、電池行業的利潤總額同比仍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保證全年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地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對全行業 銷售收入貢獻度較大
在不同所有制企業中,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對全行業銷售收入的貢獻度較大。電子元件行業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兩者銷售收入之和才占整個電子元件行業銷售收入比重的6.18%;非公有制經濟企業銷售收入之和為2851.88億元,占電子元件全行業銷售收入的93.82%。
可見,現在電子元件行業中非公有制企業創造的增加值已占主導地位。隨著國家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有關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非公有制經濟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好勢頭,在電子元件行業中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重要。民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外資企業的發展,直接帶動了電子元件行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時拓寬了銷售渠道,促進了市場競爭,引進了現代企業制度,對于增強電子元件行業的經濟活力,使國內企業適應國際競爭具有重大意義。
外貿出口繼續穩步增長
2005年1-9月份,我國電子元件產品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電子元件15大類65小類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98.46億美元,同比增長17.61%,比上半年高出3.09個百分點,貿易逆差69.52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64.47億美元,同比增長20.76%;進口總額233.99億美元,同比增長15.49%。
自2000年以來,我國電子元件外貿出口逆差居高不下,且進口增幅總是大于出口增幅,導致逆差增幅逐年攀升。繼今年一季度以來,我國外貿出口總額增幅持續高于進口總額增幅,這種態勢將有效地遏制我國電子元件產品多年來貿易逆差增長的趨勢。
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產品是電子元件貿易順差主要來源
我國出口金額大、增長速度高的代表性大類產品主要為電路板、連接器、電聲器件等,也包含很多高精尖產品,但出口主力一般都是外商投資企業,我們只是生產組裝,而且相當一部分產品又再進口到國內。國內企業只是在電聲器件、電子變壓器等勞動密集型、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的產品方面可以憑借低成本優勢競爭國際市場。
2005年1-9月,電子元件出口金額增幅較快的前5類產品依次是光電線纜(43.27%)、印制電路板(39.71%)、電接插元件(36.11%)、電聲器件(17.97%)、微特電機(11.61%)。出口金額最大的前4類產品依次是印制電路板(36.85億美元)、電聲器件(26.1億美元)、電接插元件(20.63億美元)、微特電機(17.32億美元),分別占出口總額的22.41%、15.87%、12.54%、10.53%。這四類產品合計占出口總額的61.35%,是出口的重點產品。
各類進口產品中,混合集成電路(46.55億美元)、印制電路板(45.41億美元)、電接插元件(35.14億美元)、電容器(31.25億美元)是占進口總額比重最大的4類產品,所占份額分別為19.89%、19.41%、15.02%、13.36%,這4類產品合計占進口總額的67.67%,是我國電子元件主要進口產品。
2005年1-9月份,電子元件貿易順差超過1億美元的產品有電聲器件(順差16.79億美元)、微特電機(順差3.49億美元)、電子變壓器(順差3.22億美元)、磁性材料與器件(順差1.49億美元)。可見,這幾類產品仍然是電子元件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因此,改善進出口結構的迫切性進一步凸顯,國家需要在這些方面加大投入,也應該予以相應的政策扶持。
預計第四季度外貿進出口增幅不會繼續大幅攀升,且進口增幅與出口增幅的差距將有所減小。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國際油價的大幅上漲,美元匯率波動問題,將減弱國際社會的購買力,對我國商品的需求將會減弱;二是我國人民幣升值有助于改進對外貿易關系,但對我國出口企業壓力增大;三是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美國以及歐盟等西方國家開始對我國出口采取種種限制措施,這對我國今后外貿出口將會造成不利影響。
第四季度將持續平穩發展
2005年第四季度,既有推動電子元件行業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的有利因素,也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綜合分析判斷如下:
第一,今年全行業將由連續幾年的超高速增長轉而進入平穩增長期。
從2002年起,電子元件行業經歷了連續幾年的高速增長期。但從去年國家加強宏觀調控以來,電子元件行業的經濟運行已明顯降溫。2005年以來,電子元件行業產銷增速逐漸回落,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已降至19%,預計今年全年產品銷售收入增幅將在20%左右。
第二,全年利潤增長率等效益指標將有較大下滑。
預計全年實現利潤總額將比去年小幅增長,銷售收入利潤率等效益指標將出現明顯下降。電子元件產業的利潤增長空間正在向上游行業轉移,今后控制全行業經濟效益下滑的難度很大。
第三,出口形勢趨好,逆差形勢將得到有效遏制,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第四季度一般貿易進口將穩步發展,預計全年進出口貿易額將增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