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融幕后造車三步走技術路線
據了解,在與阿拉巴馬州州長共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首個項目落戶美國阿拉巴馬州后,仰融美國造車的技術路線也隨之浮出水面。
日前,本報獲得仰融《正道汽車項目計劃書》的技術路線部分。與此前籠統的“超先進技術”說法不同,該計劃書頗為清晰,規劃了直到2030年前分三步走的技術路線,甚至考慮到如何將車型與中美兩國目前的新能源優惠政策對接。
在接受本報電話采訪時,仰融對是否要直接出面參與國內項目仍有所保留——強調仍將以幕后身份推動項目運作,并表示出于多種原因,中國投資將增加百億以上,總投資達到600億元人民幣。
“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聯合開發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商業模型已經出爐,本月底,正道汽車首席執行官王川濤博士將回國就選址問題做最后的敲定。”仰融表示。
仍在幕后
似乎是為了讓正在與其談判的中國地方政府更為放心,仰融在接受本報電話采訪時,對是否要直接出面參與國內造車項目仍有所保留。
“為了讓項目順利推進,使合作方放下歷史包袱,一段時間內,中國公司股東結構、管理結構名單中不會出現仰融的名字,我更多的還是提供策劃、創意,負責整個項目的融資等。”仰融強調。
仰融還透露,“本月底,正道汽車的首席執行官王川濤將回國,對首個項目的選址做最后敲定。”但對于選址是否落在此前媒體報道的長春,仰融未做正面答復。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道汽車項目計劃書》中,仰融在中國的投資總額寫的是“超過600億元人民幣”。相比此前仰融曾向本報透露的“中國計劃投入400億-450億元人民幣”,提高了百億元以上。
仰融對此的解釋是,“由于從發動機和變速箱開始,所有工作都是自己做,且需要采用大量新技術、新材料,總投資額因此增加。”
同時,仰融認為,7年來,中國汽車市場量上的增長非常可喜,但在技術、商業模式上都沒有改變。技術上,動力總成等核心技術仍然沒有自主開發的能力,基本還是靠模仿,降低檔次等與國際競爭。在商業模式上也缺乏創新,大量重復投資、過剩產能涌現。尤其在經濟危機后,需要有適合中國國情的創新的商業模式。
按照仰融的說法,正道汽車與沃頓商學院已經聯手開發了全新的商業模型。“這個模型是專為中國市場制定的,適合中國國情。”仰融表示,“中國項目選址確定后,該模型就會公布。”
事實上,從仰融宣布將二次回國造車開始,其龐大的計劃甚至被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是“天方夜譚”,更有人質疑仰融造車的目的性。仰融中國首席技術官表示,“總投資額超過600億元人民幣,其中90%為仰融為首的財團投入的設備、廠房,它們都是不動產,仰融搬不走,不用擔心。”
技術路線
按照該份技術路線規劃,仰融確定了正道公司在2030年以前的產品開發技術路線——將產品 (包括三組8個車種的乘用車和兩個車種的輕、中型商用車)分成三個時段先后推出。
初始階段為2012-2016年,采用以天然氣為主要燃料 (汽油僅在緊急時備用),具有共軌式燃料供給系統的缸內直噴、增壓、中冷的第三代壓縮天然氣(CNG)發動機,并根據車輛等級、車輛總質量需求,增添DVVT技術、可變壓縮比(VCR)技術、兩級廢氣渦輪增壓技術,使用于高級轎車的發動機升功率達到134KW/L。
第二階段為2017-2020年,在完善、改進初始階段第三代CNG發動機的基礎上,提高效率30%,確保CO2排放量滿足歐盟2020年法規要求;此外將推出鋰電池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第三階段為2021-2030年,采用新一代以納米發動機為動力的無蓄電池電動汽車技術。正道汽車首席執行官王川濤解釋,“正道汽車公司擁有納米發動機研究的全部專利,目前正進行工業化和規模生產的研究。如無其他革命性的技術出現,這一全新動力技術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引領世界汽車動力技術。”
同時,在這份計劃中,正道牌車族中的各型轎車、乘用車均為車長超過4.5m的中級車、中高級車和高級車,其節能環保性、動力性和碰撞安全性優于當前國際名牌的同級車,在乘坐舒適性和娛樂性方面也毫不遜色。
按照這樣的技術標準,其車型的售價可想而知。但仰融中國項目首席技術官表示,鑒于產品開發時采用了“車族”戰略,車族中的各車型、車款高度通用化、系列化,中美6個基地數百萬輛車的大規模生產,可擁有同樣的制造設備、廠房、公共設施,同樣的產品質保體系、計算機管理系統,利用具有同樣結構的采購系統和同一全球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系統,所以最終可獲取遠低于世界名牌同等級汽車的售價。同時,正道汽車還瞄準了目前中、美的新能源車優惠政策。
“初期為迅速擴大正道汽車的市場份額,還要安排開發生產部分低配置的低價車——最低售價接近18萬元人民幣或2.6萬美元 (1.3萬歐元)的車型,而奔馳C200的基本售價為3萬歐元。”該首席技術官表示。
即使18萬元人民幣的價格,相比目前中國市場主流銷售車型價格也偏高,已經有業內人士擔心缺乏品牌效應的正道汽車如何賣的問題。但該技術官表示,“相比同級車,這樣的價格并不高,且隨著生產規模到位,價格還有下探空間。”
仰融也認為,“我們將推出一系列全新市場銷售模式,包括向消費者提供10萬公里的免費燃料,等等。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中國消費者也享受到與歐美同步的環保節能高技術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