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源合作顯現多元化
中國運用外儲改變石油交易格局
2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但對于石化雙雄來說,勃發的生機卻來得格外早。
隨著國家領導人的頻頻出訪,我國的能源安全戰略在十天內獲得重大推動。從沙特、俄羅斯再到委內瑞拉和巴西,中石油中石化汲取世界石油的管道,正從中東向北亞、南美延伸。多元化的投資和貿易模式使得國家能源儲備和開發戰略更為完備,中國也正在運用手中強大的外匯儲備影響和改變石油交易格局。
國開行巨資助力
2月17日,在談判桌上鏖戰了近5個月之后,中俄雙方終于簽署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單能源協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將分別向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提供150億和100億美元貸款,俄方則承諾在未來20年內向中國提供3億噸的原油供應。
目前,日益嚴峻的金融危機使負債累累的俄羅斯石油公司急需大量資金。據專家介紹,俄羅斯2009年財政預算的重要參考指標是國際石油價格底線為75美元。當國際油價為每桶60美元時,財政收入則開始出現赤字;低于50美元時,赤字將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1%。這一輪油價暴跌對俄外匯儲備影響慘重,不僅如此,金融危機已演化為經濟危機在俄國內愈演愈烈。
所以,在簽完“石油換貸款協議”后,俄羅斯副總理謝欽幽默地向各路記者調侃說,“看吧,媒體今天一定會寫‘為了支援能源領域,莫斯科正在到處找錢’。”
其實,到處找錢的不僅僅是莫斯科。
2月18日,委內瑞拉和中國在加拉加斯簽署了12項合作協議,并把兩國的聯合投資基金增加一倍達到120億美元。其中一項是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每天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出售8萬至20萬桶石油來支付兩國開發銀行之間的債務。
2月19日,中巴雙方達成協議,國家開發銀行和中石化向巴西提供100億美元的貸款,而巴西則承諾按市價每日向中國供應10萬至16萬桶石油。國家開發銀行、中石化還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就石油貿易、融資支持等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巴西石油公司早前表示,正與多家石油消費國談判,用未來石油供應換取資金。
據此,國開行將以巴西國家石油公司與中石化之間的石油貿易合作為基礎,探討融資模式,以支持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在石油勘探、開采和煉化等領域的資本性投資,貸款將主要由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向中國的石油出口收入來償還;國開行將支持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從中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站、鉆井平臺和運輸船等設備,實施巴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對于海外能源巨頭到中國融資,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貿易協議與貸款協議的談成有一定的捆綁關系。俄羅斯缺錢,而中國可以實現進口石油渠道的多元化,雙方形成互贏。”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的副研究員童莉霞說,隨著金融危機的擴散,許多原來與能源輸出大國有著大量能源合作的發達國家境況大不如前。“中國手握大量現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