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組未有窮期十八羅漢今何在?
很早就想寫一篇關于"十八羅漢"的文章,何也?
讓我們先來看2004年中國機床行業的3個數據:
一是機床總消費額達到94.6億美元,繼續穩居世界第一;二是數控機床和高精機床分別生產了51861臺和4354臺,同比分別增長了49.84%和75.28%,產品結構優化取得快速進展;三是進出口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11.8億美元。
這一組數據表明,我國機床行業自2000年走出谷底,2001年結束了全行業虧損的局面,2002年開始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床消費國后,已連續過了4年的好日子。正如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梁訓瑄所言,我國機床行業已經跨入該行業世界第一方陣。
顯而易見的是,在我國機床行業跨入世界第一方陣的進程中,"十八羅漢"是一支先頭部隊。而所謂"十八羅漢",其實是早期人們對機床行業國家十八家定點企業約定俗成的稱呼。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行業發展部副主任陳炎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得好,現在人們雖然經常說起"十八羅漢",但"十八羅漢""已經不是原來的概念了"。對機床行業來說,"十八羅漢"是一種榮譽,既反映了歷史的輝煌,也記錄了現實的變化。
這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行業內的兼并重組。
兼并重組催生三個模式
陳炎麟介紹說,兼并重組的結果是"整個行業的變化很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兼并重組的過程中出現了沈陽模式、秦川模式和杭州模式。
當年鏖戰急,如今成一統。在遼沈戰役的發源地上,沈陽機床成就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讓我們來看一看沈陽機床兼并重組的三部曲:先是重組整合了沈陽第一機床廠、中捷友誼廠和遼寧精密儀器廠,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繼而全資收購了德國希斯公司,并以沈陽機床集團德國希斯公司正式開始運行;接著又揮師南下在2004年結束前一天,宣布沈陽機床(集團)昆明有限公司成立,并與云南CY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重組協議。而沈陽機床今年意欲并購武漢重型機床廠的消息,也在近日見諸報端。據悉,在過去連續5年持續快速增長的基礎上,2005年沈陽機床的銷售收入將達到40億元。在東北的黑土地上,如今只有齊一機,齊二機和大機能夠對沈陽機床虎視眈眈。其中以大連機床的上升勢頭最旺。在沈陽機床出擊海外的同時,大連機床以70%控股并購了德國茲默曼公司。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成功并購了福建省三明機床有限責任公司。
八百里秦川大地,誰主沉浮?秦川機床正在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繼并購陜西機床廠之后,秦川機床又在美國收購了聯合美國工業公司60%的股份。此舉標志著秦川機床今后銷售收入的一半將來自海外市場,從而實現市場的多元化。據了解,秦川機床還打算在歐洲收購一家企業,從而完成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布局。而漢江機床和漢川機床在錯過了一些發展良機后,近年來也有了新的起色。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在探索資本多元化混合所有制、實現股份制改造中取得了可喜的進展。重組后的杭州機床呈現了新的活力,集團總資產兩年翻了一番,不但并購了杭州工具總廠,而且購買了長春第一機床廠60%的產權,長春一機從此更名為杭州機床集團長春一機有限公司。
此外,北京一機床、上海明精機床和無錫開源等眾多企業也在兼并重組上一展身手,多有斬獲。
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企業兼并重組的過程中,有一些問題值得思考,發人深思。
一是重大決策不能失誤。濟南一機床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1992年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但由于重大決策出現失誤,企業的形勢從1994年急轉直下,到1998年資產負債率已達126%,隨時有破產的可能。當時人稱濟一機為"三八"式企業,即職工8000人,年產值8000萬元,年貸款利息8000萬元。現在濟一機雖然從破產的邊緣"活過來了",企業的年銷售收入已大幅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重大決策不能失誤的教訓,對整個機床行業來說,是一個深刻的警示。
二是不盲目追求做大做強。機床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性的行業,行業內的兼并重組完全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而有著政府拉郎配色彩的做大做強,結果經常是經濟學家們講的做大做垮。一家企業的高管對記者表示,企業有沒有競爭力,不在于大和小,而在于快和慢。雖然大魚可以吃掉小魚,但在更多的情況下是快魚吃掉慢魚。從機床行業的情況來看,目前有三種形式的資產重組:一種是國有股與國有股之間的資產重組,另一種是國有股與外國資本、民營資本之間的資產重組,第三種是國有股完全退出的資產重組。對此,陳炎麟評價說,三種形式的資產重組各有千秋,總的來看企業資產重組后都有起色,但單純國有股與國有股之間的資產重組效果不是很明顯,國有股完全退出的資產重組變化比較大。他同時指出,在目前的條件下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國有股完全退出的資產重組難度較大。
三是虛擬經營值得關注。在國外,主機廠一般只涉足產品設計、裝配,還包括精密主軸、床身、工作臺等少數關鍵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機床自制率通常不超過30%。這種戰略設計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使國外機床企業的競爭優勢日趨明顯。目前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兩千余家企業產業布局趨同,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這就使虛擬經營模式的推行成為可能。此外,一些民營企業創造的連鎖經營模式、特許(授權)經營模式和租賃經營模式也有探索的價值。
4月11日第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在京開幕,記者在展會上看到了許多老朋友和新朋友。于是想到,"十八羅漢"今猶在,只是容顏改---有的行業龍頭的風采依舊,有的已退而求其次,有的則名不副實。而新"羅漢"的崛起,未嘗不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