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反彈已經接近尾聲
美元反彈和中國經濟增速下降使得銅價面臨長期的去金融化過程,但全球主要經濟體制造業復蘇勢頭強勁會延緩銅價下跌速度。
最近,LME銅價振蕩反彈,再度逼近7400美元/噸整數關口,庫存減少和收儲傳聞對銅價產生一定提振作用。但我們判斷,銅價反彈或已接近尾聲,未來仍面臨去金融化過程。
美元走強
日前,美聯儲宣布,從2014年1月起,將每月國債購買規模由目前的450億美元削減至400億美元,抵押貸款證券購買規模由每月400億美元削減至350億美元。這標志著美聯儲正式啟動退出QE政策,即將從非常規貨幣政策逐步過渡到常規貨幣政策。未來美元或進入長期上升通道,這個過程可能較為漫長。美元走強將對大宗商品構成壓制,金融屬性較強的工業品和貴金屬將首當其沖。
中國因素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從2001年以來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從而帶動銅消費持續走高。但2012年后,中國經濟進入了轉型期,以往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未來也難以再通過寬松貨幣政策刺激經濟。而短期,經濟數據出現反復,同時,資金緊張再度來襲,這些因素都使“中國因素”逐漸失色。
美元反彈和中國經濟增速下降使得銅價面臨長期的去金融化過程,但全球主要經濟體如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等的制造業復蘇勢頭強勁,會延緩銅價下跌速度。
收儲改變不了過剩趨勢
近期市場出現國儲收儲銅的傳言,同時LME銅庫存出現持續下降,特別是亞洲地區庫存下降尤為明顯。伴隨庫存下降,LME銅現貨從12月的貼水轉為升水10美元左右。強勢現貨帶動期價反彈,但收儲政策并不能改變全球銅市供應逐步過剩的趨勢。WBMS月報顯示,2013年1—10月全球銅過剩44.2萬噸,是2012年過剩量的2倍,而ICSG 預計2013年銅供應過剩38.7萬噸。
此外,自2012年以來,全球主要礦商增加銅精礦產量,昔日較為緊缺的銅精礦逐步進入過剩局面,TC/RC費用趨漲。銅加工費上漲也使得銅廠加工積極性提高,未來銅產量趨于上升。
銅價重心將振蕩下移
我們認為,銅價長期將處于弱勢格局之中,重心將振蕩下移。近期LME銅價一度逼近7400美元/噸,但也已經接近8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成交密集區,而文華滬銅指數仍處于2011年以來的下降通道中,且面臨9月形成的成交密集區的壓制,因此,無論從長期和短期角度看,投資者都可尋找高點沽空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