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標準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差較大
技術標準在國際貿易和各國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貿易組織(WTO)通過簽署技術貿易壁壘協議(TBT)等方式,把標準提升到了國際貿易游戲規則的地位,標準成為國際貿易中供需雙方簽訂合同所必需的基礎性文件,從而使標準具備了更為重要的屬性貿易屬性。發達國家紛紛以技術標準,尤其是涉及國家、人身、財產、環境安全的技術標準為依據,強化其經濟和技術在國際事務中的競爭地位,削弱發展中國家的成本優勢,使國內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的標準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差30年,高新技術等領域標準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目前,我國企業還沒有樹立"標準也是生產力"的意識,對于標準的制訂,往往都是主管部門熱情高,企業冷漠。不少企業認為,營收多不多,利潤好不好,主要看產品,產品賣出去了,錢就來了,投資回報遠比生產標準要高。可事實上,缺乏標準的后果會讓企業支付更大的代價。在這方面,我們曾吃過不少苦頭。俗話說"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品牌、一流企業賣標準"。標準已經成為市場營銷的制高點,誰擁有標準誰就能擁有市場。可見,無論是從國民經濟的發展角度,還是從企業自身的發展角度看,提高標準的生產力已經刻不容緩。
工程機械標準存在三大問題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2006年的工作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工程機械標準存在標準體系不夠科學完整,標準更新不及時,有效性、市場適應性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等三方面問題。報告認為,當前工程機械行業標準整個標準體系不夠科學、完整,計劃經濟的色彩還比較濃厚,和國際上通行的標準體系內容差距較大。涉及安全和環保類的標準嚴重不足。標準更新、修訂不及時,很多標準內容陳舊,新技術的內容反映很少,大約有75%以上的自用標準是2000年前制訂而應該修訂的老標準,標準滯后產品發展的情況比較嚴重。另外,標準的有效性、市場適應性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專家表示,工程機械產品標準在保證產品的安全和使用者安全,引導產品發展,鼓勵高新技術產品的發展或淘汰落后產品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科學的行業管理及建立進口產品技術壁壘的依據。標準對行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針對工程機械行業標準存在的問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提出,希望工程機械全行業進一步重視標準工作,尤其是大型骨干企業,作為標準工作的主力,應配備穩定、稱職的專職標準工作人員。
國內工程機械標準差在哪里
據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林建榮介紹,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機械產品標準化工作存在5個方面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