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松綁為塑料企業出口送來春暖
自2月1日起,部分塑料原料、塑料制品的出口不再受限。據介紹,這是為保持我國外貿穩定增長,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對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進行的一次調整。對部分塑料制品出口的政策“松綁”,這無疑給塑料企業的出口送來春暖。
政策“松綁”,企業自身不放松
據海關統計,去年1—9月,我國主要輕工類塑料制品出口數量為23.18億千克,較2007年同期下降13.61個百分點。
受國內外需求總體下降的影響,目前,僅廣東就有不少作坊式塑料制品加工企業倒閉,部分大中型企業也已經停產或減產。
我國限制塑料原料和塑料制品大量出口始于2006年。2006年9月15日,國家將塑料制品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2007年7月1日,將出口退稅率下調至5%,同年7月23日,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又將塑料制品列入新增加工貿易限制類出口目錄。針對塑料原料、塑料制品的頻頻動作不難看出,國家政策調控的意圖非常明確:限制塑料制品大量出口。
然而此次取消對部分塑料原料和塑料制品出口的限制,是在我國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外貿出口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做出的新調整。
專家認為,此前我國對塑料原料、塑料制品頻頻動作,顯示了國家政策調控的明確意圖。塑料制品大量出口,雖然對解決就業,發展地方經濟功不可沒,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塑料原料對外依存度高,價格波動劇烈,致使企業成本上升、經營風險加大。同時,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出口量大,外貿增長方式落后,反傾銷案件增長較多。逐步限制塑料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的塑料原料供需矛盾,優化了我國出口產品結構,減少了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