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型機床制造業快速發展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八年多時間里,我國國民經濟保持健康、持續、快速的發展勢頭,為我國重型機床行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近年來,重型機床企業工業總產值、產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承接訂貨量等方面每年都取得了超過40%以上的增長,高出全國機床工具行業平均增長速度。可見重型機床需求形勢和市場容量之大,為我國重型機床制造企業產品開發和生產銷售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發展環境與上升空間。
一.我國重型機床行業發展概況
根據原國家機械工業部機床工具局規定,機床自重在10-30噸范圍內的機床屬于大型機床、30-100噸屬于重型機床、大于100噸屬于超重型機床。隨著機床行業的快速發展,現在仍以機床自重作為行業界限,顯然缺乏時代性和科學性。近年來隨著重型機床行業的發展,大型、重型、超重型的界線已被提出質疑,需要重新進行界定,但是由于尚未有統一的定義,因此我們仍以原有的概念來界定重型機床和分析重型機床行業的現狀。
計劃經濟年代,我國機床生產廠家所生產的品種和規格都有嚴格規定和分工。如北京一機床只生產銑床、上海機床廠只生產磨床、沈陽一機床只生產臥式小規格車床、齊齊哈爾一機床只生產直徑在3.5米以下立式車床和2米以下臥式車床、昆明機床廠和中捷友誼廠只生產鏜桿直徑為110mm以下的臥式鏜床等等分工明確的布局,顯示出全國一盤棋的計劃經濟特性。“一五”期間,國家在建設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中,開始建立了我國第一家專門生產重型機床的專業制造廠家即武漢重型機床廠。既然是重型機床廠,所以武重產品包括了30噸以上的車床、銑床、鏜床、磨床等綜合性產品。計劃經濟時代,我國重型機床行業也有過輝煌業績。武重生產出我國第一臺重型6.3米立式車床,為此我國郵電部門專門出版紀念郵票。濟南二機床為德陽二重生產出一臺加工寬度為6.3米的重型龍門刨床,也為之轟動全國。計劃經濟時代能夠提供重型機床產品的廠家主要有,武漢重型機床廠、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濟南第二機床廠、北京一機床、青海重型機床廠、上海重型機床廠、險峰機床廠等一批國家骨干企業。這些企業擔負著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所需要的關鍵重型加工設備的制造任務。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國民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的八年多時間,為重型機床產品開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促進我國重型機床行業出現了產銷兩旺的局面。如今的我國自己開發制造的重型機床和超重型機床產品,已經基本滿足了國家重點工程需要,并多次創造出極限規格的世界之最。
如我國已經制造出加工直徑25米的超重型數控立式銑車床、鏜桿直徑Φ320mm的落地式銑鏜床、加工寬度為5米以上的數控龍門鏜銑床、回轉直徑在Φ5000mm以上的數控重型臥式車床等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技術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型機床系列產品。進入市場經濟以來,傳統被打破,分工被取消,我國生產重型機床廠家已經遠遠跨越出原來重型機床專業廠范疇。
近八年來,一些從未涉及重型機床的廠家,也紛紛擴大再生產,搶灘重型機床領地,而且越做越大。如沈陽機床集團、大連機床集團、桂林機床廠、新瑞機床集團(江蘇多棱)、昆明機床廠、天水星火機床廠、寧波海天精工機械有限公司、漢川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大河機床廠等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