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充分競爭為自主品牌提供發展空間
提到國內汽車業的“散、亂、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主汽車企業,肯定不會想到合資企業。
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發布2月份統計報告時,饒達主席指出,汽車市場的集中度進一步降低了,“散、亂、差”局面還將繼續延續。這是一個全新的提法,第一次將合資企業市場占有率的分化也劃歸進“散、亂、差”。
筆者認為,這種提法是科學的,都在一個鍋里吃飯,不應該有“左派、右派”之分,只是略有不同見解的是,“散、亂”說得對,但“差”就不太準確了。國內的汽車整車廠有100多家,有實力的不到30家,那些有名無實的就當不存在,剩下這20多家,誰比誰差?
奇瑞當年出道的時候,有業內人士指出其“擴大了中國汽車業的‘散、亂、差’”。從今年2月份的銷靠矗一汽大眾。因此,目前表現一般的自主汽車企業也不能說差,說不定哪天就超過奇瑞了。
當然,饒達所說的“散、亂”指的是汽車市場分額的分化。這是好事。大眾當年獨霸中國車市半壁江山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說明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更充分了。大家勢均力敵,齊頭并進,新車多起來,價格壓下去,共同做大了市場,最受益的是中國消費者。
此外,在汽車業散亂的延續中,自主汽車企業也分到了一杯羹,而且幾乎三分天下有其一。盡管本土品牌還集中在低檔市場上,但因為對手都不是太強,短期內誰也滅不了誰,為發展壯大提供了時間。
去年以來,發展自主汽車品牌成為業界的共識,國有汽車企業和民間資本開始摩拳擦掌造汽車。于是,力帆、吉奧等新品牌出現了,上汽、南汽也前后成立了新公司。于是,又有人開始擔心汽車業的“散、亂、差”了。
“兩會”期間,記者采訪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問他是否歡迎更多的自主品牌進入,如此會不會造成汽車業新一輪散亂局面。李書福說:“汽車業的競爭是一場馬拉松比賽,所有參加競賽的企業都是值得肯定的。”他說,國內的自主汽車企業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論是國有背景的,還是民營背景的,趕緊加入進來吧,只有充分競爭,中國才會出現自己的豐田或者現代。
一個基本規律是:市場集中度提高是以有足夠競爭力的企業出現為前提的。到目前為止,游戲才剛剛開始,汽車業的“散亂”決不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