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出口許可證制度實施半數車企失去出口資格
晨報訊(記者 沈欣)3月1日,我國首次開始對汽車出口實施許可證制度,記者在商務部網站上看到,700多家出口汽車企業榜上有名,但同時被剝奪出口資格的企業也超過了700家,占了去年出口企業總量的二分之一。專家表示,隨著《關于規范汽車出口秩序的通知》的實施,國內汽車產品質量必將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在今后一段時期,中國汽車產品出口將會保持快速增長的局面。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統計數字,2006年,國內汽車出口達到創紀錄的34萬輛,其中9萬輛是組裝的。但去年全國汽車整車出口企業竟然達到了1465家,其中出口10輛以下的企業高達669家,出口僅1輛的企業270家;轎車出口單價同比下降21.6%,每輛車的平均價格僅為9156美元。
據了解,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中國汽車產品在國際上已形成了“低端、技術含量低”的形象,國內汽車企業要徹底扭轉這一形象,對企業品牌進行重新塑造是唯一的途徑。為了控制這一局面,商務部、發改委等國家五部委聯手實施出口許可證制度。商務部表示,今后中國汽車將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比較優勢的自主汽車產品為主的出口體系,并且將進一步擴大汽車出口的范圍和目標市場。
在自主品牌汽車出口方面,2006年國企和民企整車出口額共占全國的73.2%,其中長城、奇瑞出口均超1億美元。而在出口市場方面,則以中低端為主,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包括俄羅斯、伊朗等7個國家。
專家表示,目前汽車產品已占世界貿易總額10%左右,但中國整車出口只占世界的0.5%。較為樂觀的是,中國汽車工業目前已形成較完整的生產和配套體系,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并且在中低檔轎車、客車和卡車特別是汽車零部件上優勢比較明顯。按目前的增長速度,預計3年左右,中國汽車年出口量將達百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