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性庫存隱性化后市銅價撲朔迷離
數據顯示,今年1月國內顯性庫存增量約為6.3萬噸,而同期LME銅庫存減少了5.19萬噸。業內人士認為,LME倉庫新規必然導致一些倉庫被取消認證資格,這是意料之中的,最關鍵的在于顯性庫存部分隱性化將令銅市更加難以被看透。
近日,高盛分析師報告稱,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庫存正在轉移市場方向,完全轉為中國市場上的非透明庫存,不是由于真正的市場逆差而被消耗,中國企業已經為銅融資做好了準備。報告還稱,預期中國保稅倉庫銅庫存為70萬噸,高于年初時的55萬噸。
融資產生的基礎在于利差,不僅是銅融資,鐵礦石融資、鋁融資、金融資也已不是新話題。銅融資企業拿到信用證不像之前那么容易了。“針對此類融資風險,從去年年底的44號文開始,銀行對企業就開始進行預警性的全面監控。”東吳期貨銅研究員宋露表示。
目前貿易企業開信用證需要和產業資本結合,否則很難開到信用證,或很容易被相關機構盯上,不過整體來看難度并不是特別大。
今年1月初至1月末,中國的保稅區庫存增加5萬噸,SHFE增加22735噸。此外,上周中國海關公布了1月精銅的進口量為53.6萬噸,同比增加53.2%,環比增21%,去年12月的進口量為44.1萬噸,今年1月增量約為9.5萬噸。
“中國1月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天津一家期銅私募成員陳鵬表示,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今年貿易商簽訂長單的數量明顯高于去年,在2月春節長假來臨之前,貿易商多將訂單提前到1月份,造成1月份集中到貨;二是國內年末資金緊張再次推高銅融資需求。
“精銅進口有兩個用途,工業消費、融資消費,其中融資銅主要以庫存形勢存在。”宋露分析表示,受春節因素的影響,1月的工業用銅量不太高,不足以拉動精銅進口創新高。臨近春節,資金的需求量季節性增加,但央行并未大范圍放松資金,導致上海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達到4.8477%的高位,為提高融資銅的需求量奠定了基礎。去年12月份滬倫銅價比值在7.05—7.26區間波動,今年1月份在7.02—7.14區間波動,盡管進口一直虧損,但1月波動區間低于去年12月,顯示1月份更有利于精銅進口。
此外,數據顯示,SHFE銅庫存今年1月比去年12月增加了22735噸,上海保稅區庫存增加了4萬噸,國內顯性庫存增量約為6.3萬噸,而同期LME銅庫存減少了5.19萬噸。“這說明受中國資金面緊缺的影響,國內融資銅業務促使國際庫存轉成國內庫存的可能性極高。”宋露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初,LME相繼宣布取消托克(Trafigura)旗下Impala公司運營的8家倉庫認證資格,以及取消嘉能可旗下Pacorini公司運營的14家倉庫認證資格。“LME倉庫新規必然導致一些倉庫被取消認證資格,這是意料之中的,最關鍵的在于顯性庫存部分隱性化將令銅市更加難以被看透。”宋露表示,銅市場的關鍵信息和數據從來都不透明,LME銅庫存從去年6月就開始下降了,而當時并未全部進入中國市場,真正進入中國市場也就是年初這段時間。“如果像高盛說的有20萬噸的增量,那么可能那一部分來源是LME之外的,可能來自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