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化技術有望再突破
我國在煤炭高效潔凈利用方面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記者日前從華東理工大學科技處獲悉,該校潔凈煤研究所在于遵宏教授指導下,以王輔臣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申請的國家973項目“大規模高效氣流床煤氣化技術的基礎研究”獲科技部立項,并獲1500萬元專項撥款。
項目首席科學家王輔臣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具有高效、超潔凈特點的大規模氣流床煤氣化技術是當今世界煤技術發展的主流,這方面的技術突破對保障能源和糧食的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據王輔臣介紹,與煤作為燃料燃燒這種相對落后的低級利用形態相比,煤氣化后形成的合成氣其價值大大提高,其用途也很廣泛。例如可以通過F-T合成(即煤的間接液化)合成油品,由于在煤轉化成合成氣的過程中能將硫等有害環境的元素去除,因此由氣化產生的合成氣合成的油品品質較高,對解決液體燃料短缺,保護環境有重要意義;又例如,合成氣既是生產化肥(尿素)的重要原料,也是生產甲醇、醋酸等大宗化學品的原料。此外,還可以應用于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發電效率比常規燃煤發電提升了40%。另外,由于從煤氣中提取氫的成本較低,因而它又是被人們看好的燃料電池原料——氫氣的重要來源。
王輔臣說,考慮到我國大氣污染加劇的形勢,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酸雨區已占全國面積30%左右,急需研究開發高效、清潔的煤利用技術,而煤氣化技術在整個煤清潔利用技術中處于龍頭地位。
該973項目下設7個課題,由華東理工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國電熱工程研究院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七家單位聯合承擔,其中華東理工大學承擔了3個課題。
背景資料
盡管我國煤炭資源豐富,但煤炭的利用技術總體效率低、污染嚴重。為滿足我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大需求,加強大規模高效氣流床煤氣化技術的基礎研究,填補我國乃至世界該領域的理論研究空白,形成支撐技術跨越的科學基礎,將已經有自主產權的氣流床煤氣化技術向大規模高效化推進,已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