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弘毅耐心出擊四億買下七家玻璃公司
未來18個月,在玻璃這個行業,會有一批停產和倒閉,甚至會有幾個不要錢的被人撿走。在這個環境下,做企業交易觸及到國資改制,不能簡單說是流失還是不流失
趙令歡這匹柳傳志相中的千里馬,正奔跑在中國產業結構變遷的歷史機會中,用財技和耐心,以整合者的姿態,出現在瞄準的目標面前。
2月15日,聯想旗下弘毅投資控股的中國玻璃(3300,HK)在香港發出公告后,于北京備下清茶一盞,向媒體解釋4億元買下7家公司的過程。
開場白后,趙令歡退到臺下端坐記者席,將視覺中心留給舊部新盟。被收購方威海藍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星玻璃)張昭珩,激動而興奮:“發展中國玻璃事業的同仁們結合起來!”
只是,所有激動、紛繁的交易后,未來只有一個終點。根據上市招股章程,在2011年,全球最大玻璃商皮爾金頓,將授讓聯想弘毅投資手中所有的中國玻璃股份。就是說,屆時中國玻璃若成長為中國最強大的玻璃廠商,它的命運,也是被轉手賣給外資。
最終買家
事情似乎進入趙令歡喜歡引用的哲學悖論情境。中國的玻璃行業目前苦不堪言,同業博命、銀行惜貸、利基無存。有志于壯大行業的人沒有錢,有錢的人在產業周期進出中淘金斂銀。
至于長期,“在長期中,我們都死了!” 像聯想弘毅這樣,能以6年時間(中國玻璃2005年上市)做大蛋糕轉賣已是耐心之極。
皮爾金頓不會放過任何機會,搜羅、整合中國玻璃行業的資產。皮爾金頓已是國內浮法玻璃最大廠商G耀皮(600819)的控股股東。在中國玻璃上市前,與和聯想弘毅投資簽下協議,在2011年,全部持有聯想弘毅投資擁有的該公司62.56%股份。
最近一次增持馬上就要開始。趙令歡對《財經時報》表示:“皮爾金頓已經跟我們做了說明,希望行權,所以中國玻璃會很快考慮發售一些新股。”
香港聯交所規定,公眾持股量不得低于20%。皮爾金頓目前在中國玻璃流通股占9.9%股份,根據協議,在今年夏天,它可以增持到29.9%股份。同時,按香港聯交所規定,這部分股份將成為關聯方所有的非流通股。所以理論上,中國玻璃將至少增發9.9%股比,以保持流通股股量。
除了即將增持,皮爾金頓也直接參與此次大規模并購。它與中國玻璃、MEILONG(聯想控股子公司)一道,分別以9.9%、65.05%、25.05%股比,組成收購公司JV Invenstments Ltd.
高超財技
此次收購中,中國玻璃以極少現金,控制近8億元凈資產,并以增資形式,穿越國資交易監管,再次展示了精妙的財技。
中國玻璃獲得控制股權的7家公司,2005年盈利總額約5300萬元,將令中國玻璃生產線從兩條大幅提升到14條,日產量將由900噸增加到4780噸,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平板玻璃生產企業。
令人側目的是,中國玻璃在收購中,僅出資1.58億元,而真正動用的現金,只有8000萬元,其余皆為銀行貸款。
《財經時報》問及,此次收購涉及國資部分,有否按國資委要求,進入產權交易所競拍。趙令歡再三解釋說:“我們不是買,是增資。”
在中國玻璃此次系列交易中,所謂“不是買”,指被并購企業國有股份并未退出。而增資,指目標公司股東同意對本公司增加注冊資本,并且由并購方認購全部或部分增資額,令并購方達到控股本公司的目的。
通過增資方式獲得控制權,首要前提就是,目標公司股東高度認同并購者。具體到是次并購,因為7家企業,有5家皆為威海藍星旗下的法人公司,大量股東說服工作,由董事長張昭珩鼎力斡旋。
以威海藍星為例,第一大股東為國有性質的中國海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玻璃以兩次交易,先后獲得29.12%和6.77%股份,以僅超過原大股東0.88%的微弱股份,獲得控制權。
威海藍星非常優質,是中國目前最大的著色玻璃和鍍膜玻璃的生產商,生產規模國內第6,遠比中國玻璃的行業地位領先。
以小博大的交易能夠達成,一是中國玻璃作為紅籌上市公司擁有融資通道,且有皮爾金頓捧場買單;二是玻璃行業目前處于低谷;三是威海藍星渴求現金輸血。談及感受,張昭珩并不諱言:“在1997年,藍星就在二級市場柜臺交易,但一直未能實現上市……誰給我拿錢,誰就是我的老板。”
并購時機
國內玻璃行業度日艱難,2005年行業平均凈利潤下降61%,有6成以上企業虧損。玻璃行業的周期在3年左右,處于谷底的行情,給耐心的聯想弘毅投資提供了大好時機。
造成如此現狀的大環境是,玻璃市場需求明顯降低,而平板玻璃新增產能迅猛,2005年全國產量增幅在15%以上。
更為直接的沖擊,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玻璃制造中,純堿、重油、煤炭是最主要的生產原料,純堿價格在2005年由1300元/噸,漲到1700 元/噸,重油價格由2000元/噸,漲到3000 元/噸。
僅此兩項價差,一年將沖減行業利潤近40億元,行業盈利空間壓縮殆盡。
中國建材協會會長張人為,在調研中竟發現這樣的實例:某大企業現有兩條建成的600 噸/日浮法線,如暫不投產,每月要支付貸款利息100 萬元;如勉強投產,按目前玻璃市場價位估算,每月虧損要接近400萬元,為此他們決定推遲投產。
聯想弘毅投資負責玻璃項目的投資經理徐敏生對記者表示:“中國目前玻璃生產占世界30%以上,未來仍是最大的消費中心和制造中心。”
對玻璃的需求,集中在建筑、交通運輸、電子及太陽能行業。不管是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在整體經濟繼續上行的前景下,玻璃行業的需求前景仍非常可觀。
這也就能夠理解,前景廣闊的內地玻璃產業、聯想弘毅投資這樣耐心的中間商、皮爾金頓2011年持有中國玻璃,3個元素組合的深遠意義。
來源:財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