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業高層對話】深調整新機遇
核心提示:這次對話的主題叫做“深刻調整時期造紙產業的新挑戰和新機遇”。造紙行業本身體會到的行業特征可能更深一點,處在一個深度的調整時期,我們造紙行業的產業鏈,處在不同節點上的企業,各自面臨著需要解決的問題。
主持人:非常感謝大會主辦方給我這樣一個機會,來主持這一板塊的對話環節,這次對話的主題叫做“深刻調整時期造紙產業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圍繞著這個主題,大會主辦方邀請了四位嘉賓,他們是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胡楠先生、中國造紙化學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姚獻平先生、芬蘭貝利林紙咨詢公司項目總監謝雁南先生、美國費雪國際公司總經理Stanley Okoro先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中國機制紙及紙板的產量達到了11500萬噸,同2012年的11300萬噸相比,僅僅增長了0.9%,這是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紙及紙板產量第一次出現了微增長。如果把時間再拉長一些,中國產量進入一億噸已經維持了三到四年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造紙工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結構性的調整階段,或者說進入了戰略轉型和調整時期。那么在這個時期,紙業界同仁如何理解認識行業增長過程中階段性天花板這樣一個事實,或者這樣一個現象。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各自應該做怎樣的一個調整?未來幾年,我們造紙市場將產生哪些走勢?企業家在投資的時候應該有哪些考慮和機會并且要注意哪些風險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大會主辦方邀請了四位專家,他們會從各自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闡述,產生一些觀點,供與會的各位嘉賓參考,希望對你們能產生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
首先有請我們造紙行業資深的設備方面的專家胡楠司長,來談談進入深度調整期后,中國裝備制造業面臨了哪些挑戰和機遇?出路在哪里?對策是什么?大家歡迎。
胡楠:主題是深調整、新機遇。我想起決定性作用的調整就是市場,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對裝備制造業來說,在整個造紙行業的深調整當中,我們應該怎么辦?一個是我們的質量問題必須上升到可靠性這個理念上來考慮了。這個話題昨天在“凱信之夜”上放的那個短片上有那么一個提到可靠性的鏡頭,我很高興,說明我們的企業已經重視了。我們過去沒有專門對可靠性進行研究,在發展中我們對這一問題還不是很理解。凱信的重視提醒我了,后來我了解一下,確實可靠性從理論上來講是一門學科,而且是比較大的學科。有可靠性數學、可靠性物理、可靠性工程,其中就包括了可靠性機械。可靠性機械里最重要的可靠性領域應該是我們裝備。所以我們造紙裝備應該開始考慮這方面。但是據我了解,在教育方面這還是我們的一個短板,學機械的人沒有學可靠性這門課,所以今天我考慮提醒一下,質量的核心問題就是可靠性,可靠性是我們裝備質量隨著時間變動的一個函數。比如說設備可以穩定運行十年,其實我們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最大的差距就是一個可靠性問題,因而當前應該重視。我們的企業家、總工程師應該對可靠性從觀念上有所理解,也就是說,我們一個工廠,從可靠性設計、可靠性管理,整個一系列都要考慮。針對企業的需求,在凱信賈總的支持下,我們投資發展協會準備辦一期可靠性培訓班,主要是把可靠性理論的基本概念、理念、方法和手段與大家一起切磋,時間大概是五月上旬。請的教授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原來這個學院的精力主要是研究軍工。實際上裝備制造業走到今天,從模仿學習到自主創新這條路,特別是質量的可靠性,應該考慮、應該學習、應該明白。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剛才費雪公司的總經理講得很好,將來新機器的購買可能要少了,改造會更多,因此我們做造紙裝備的企業要轉變一個重大的觀念,從傳統的制造轉向服務型制造,而且在整個制造業里面已經提的很明白了,已經是一種潮流。最近中國工程院在做制造業強國的課題里,已經提到了服務化這個程度。未來我們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利潤點將從制造慢慢向服務轉移。裝備制造業的服務我覺得是非常明白的,造紙企業目前在節能減排等種種因素面前,利潤低得可憐,怎么辦?這就說他要改造,我們裝備廠的技術人員應該到紙廠去,跟紙廠的技術人員一塊研究,制定方案,共同進行改造。我覺得這個方向對裝備制造業來說是不可動搖的。這里面有一個概念,就是我說的制定改造方案很重要,過去我在造紙裝備車間呆了20多年始終不明白這個事,現在明白已經沒用了,可是要講給大家。一條生產線方案的設計、承包,前提是你必須和造紙廠的技術人員在一塊研究,大家是一個團隊,不能分離。比如一臺紙機的改造,剛才費雪公司的總經理提到的成本的概念非常重要。這些年,我一直在咱們的裝備廠跑,也學到一些東西,就是說一臺紙機到底多寬多大,在選型或者改造之后的選型,速度的選擇、幅寬的選擇等等,擺在我們面前實際上就是一個成本的問題。后來我將其歸納為單位產出或者說噸紙產出的最小化,就是整個優化改造方案的目標,在達到質量前提下的成本最小化。成本的構成,說法不一樣,我們中國的說法很簡單,就是固定成本,你這臺紙機改造花多少錢或者買一臺紙機花多少錢,還有折舊和財務成本都放進去;運行成本里面,最最核心的問題是節能減排,曹振雷總裁一直給我提衛生紙機的事情,其實根本問題就是個節能的問題。我們的改造過程必須把節能擺在很重要的位置,降低運行成本,特別是當前對二氧化碳的敏感,將來二氧化碳排放要收稅了。所以我覺得從方案設計到最后維修等等這一系列過程的服務,是我們裝備廠在深度調整過程中,應該做的事情。至于信息化,正在影響我們整個制造業,這個毫無疑問,今天我也不想重復,因為在第二屆裝備論壇上,我們專門對云計算、云制造等進行了科普性的推廣,這方面主要是將來大家應用的問題,可以說他是改變我們裝備制造業模式的一個關鍵。我接觸“家電強國”這個課題,海爾的做法就是三個字:網絡化,所以這個也請大家注意,我不重復,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胡司長。實際上胡司長大概給大家分享了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可靠性,一個是制造向服務的轉移,最后是云計算。這是他作為專家,從裝備制造角度給我們分享了一些很好的建議。實際上,我們知道造紙化學品是我們安全生產、高效運行、提高質量的保證。這次大會我們也有幸邀請到這方面的專家,也是全國人大代表,我們有請咱們姚理事長帶給大家分享一下他在這方面、在這個時期給大家哪些建議?大家歡迎。
姚獻平:非常高興能參加這么一個高層論壇,也感謝主持人給我這樣一個機會。今天這個主題非常好,深調整、可持續、新引擎,我的想法是造紙化學品可以作為新引擎的助推器。我要詳細說明這個觀點,如果一個造紙廠要很快速地提高效率、節能減排、提高質量、技術創新等等,我認為最快、最有效、最省的辦法是應用造紙化學品,它的用量少,投入成本低,見效快,這是非常明顯的。我舉一個例子,現在造紙行業碰到的,比如說資源問題,我們纖維資源如何解決?無非是幾個途徑,比如說怎么利用非木材纖維,但是非木材纖維一增加,強度就要下降了,那有什么辦法呢?那就要增加非木纖維的強度,使之能夠替代木材纖維。再比如我們再生纖維的使用比例已經達到60%多,再生纖維經過再生過程,受到打漿、干燥的影響,強度也是會下降,而且里面會有很多雜的化學物質。可是你要多用,并要提高他們的質量和效率,那你一定要用化學品。實際上,現在大家已經用的很普遍了,比如說像生產牛卡,以前都是用木漿來做,現在可以完全用再生纖維來生產,這是非常明顯的,我可以這樣講,假如沒有化學品,這是不可能做到的。比如說還有像再生纖維紙,我們現在看報紙,就有一個回收問題。回收完以后,它又會被做回新聞紙,在回收過程中如果沒有化學品,它是不可能再被利用的。現在發達國家的一些造紙企業,文化紙的灰分已經提高到30%的水平,灰分的提高節約了纖維的使用量,節約纖維用量的過程也離不開化學品。
另一個方面是節能減排、能耗的下降,助留助濾技術是功不可沒的,這個技術用得好,紙機車速才能提得快,蒸汽量可以減少,紙機運行正常甚至可以減少斷紙。當然了,這樣的助留助濾劑有多種,比如聚丙烯酰胺的、淀粉的、和其他高分子化學品的等等;還有減排這一塊,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富陽現在的壓力很大,富陽的造紙企業原來有300多家、600多萬噸的白紙板。原來每造一噸紙是要排出100噸的廢水,后來降到50噸,再被要求降到20噸。去年我們承擔了一個項目,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環保部門現在要求是10噸。因為我們有一個中日合資企業,日方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我們和他探討,他說這是一個綜合技術,就是說單項技術無法解決的,比如使用生物技術、物理技術、化學技術,化學技術里面還有無機的、有機的,還有工藝和裝備的結合等等,化學品在這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多種技術結合和化學品的應用,白水經過處理可以回用了,中水回用了,消耗就降下來了。去年環保局經常檢查,現在富陽噸紙排放廢水不超過10噸的企業已經有1/3,這是巨大的進步。所以,化學品在節能減排當中是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第三個,剛才錢理事長也講到一個例子,這個廠他去看了,21萬噸紙實現了21億的銷售收入,每噸紙起碼是在1萬塊錢以上,這就要往功能助劑方面努力,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今年春節剛過,有個特種紙廠就找到我們,這個廠的廠長讓我非常感動。他現在要開發新產品,提到我們現在的居裝紙,也就是居住裝飾紙,比如說壁紙,要有特殊功能,我們家居裝修過程中有一些甲醛,濃度比較高,那么我們的壁紙如果能夠吸附這些甲醛,那么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產品。他還說,現在霧霾很嚴重,家里面窗戶一開,桌子一抹就是霧霾,特別是城市里面,如果窗簾能夠吸附外面的霧霾,那么家里的家具就會好起來。我覺得他的思路就非常好,而這一些,就完全需要我們化學品的配合。這就是我講的化學品完全可以起到引擎助推劑的作用。
我認為當前化學品廠面臨很多問題,我在這個領域從事科研工作已經很多年了,我認為首先規模化問題已經擺在面前了,現在這么多的大紙機上了,這么多的大造紙廠,可是我們的客戶還主要是那些小紙廠。造紙機的自動控制有一條標準線,如果你的化學品產品出現問題,第二天在紙的質量上就會顯現出來。芬歐匯川等外資企業曾經給我們就提出,低于我的標準線你是要給我賠紙的,而不是賠化學品,這是很嚴的要求。這個沒有一定的規模是很難做到的,并且每一個廠的用量都是很大的,比如淀粉,有的能用到幾千噸的量。我們的企業規模,比如我搞淀粉比較多,世界上的大廠達到了年產250萬噸,而我們是20萬噸,跟國外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的小廠非常多,大專院校轉讓一個技術、轉讓給某個廠,慢慢扶持起來,但是他還沒有長大,這樣就造成了我們跟造紙行業不匹配。這是第一個問題即規模化問題。
第二個是系列化問題。造紙行業從纖維進到水里面制漿開始,到后面的涂布加工,整個過程每一步都離不開化學品。你光想靠幾個產品拿天下,是不可能的。再一個就是從你的產品來講,比如說再生紙的增強劑,我想說日本做的真得很好,日本的三家公司現在都在中國建廠。他拿了再生紙廠的紙漿和廢水進行分析研究,做適應這個廠的針對 性產品,真正做到了非常精細化,開發了一系列增強的化學品。
第三個是功能化問題。剛才我已經做了介紹,不想細談。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系統化問題,就是說要跟造紙行業緊密的結合,能夠做好各方面服務的問題。現在光賣產品的廠不是一個好的造紙化學品廠,能夠提供服務,讓我們的造紙廠獲得更多效益的廠,我認為才是真正好的廠,這個觀點我認為應該牢牢地樹立起來。
最后一點建議呢,就是剛才我們錢理事長也講到的,要建立政產學研的關系。我覺得這方面很重要,在造紙化學品廠,這個買賣關系的模式要堅決改變,要變成服務型的關系,共同體的關系。我最感動的是龍游那個造紙廠,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還與華南理工大學、陜西科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該企業負責人說我們和你們的關系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要建立一個長期協議,我們開發的系列產品都與你們息息相關,他不光利用了他們自己廠里的技術人員,還利用了大專院校的技術人員、科研院所的技術人員;既與國內高層次的院士合作,還引進了國外的專家。這樣一個模式的運行,對這個造紙企業,我認為這是戰略性的考慮,對我們今天所講的深調整、可持續、新引擎,將發揮巨大的作用。我們這里有國家科技部批準的造紙化學品功能中心,我還擔任主任,我非常希望我們的大專院校,我們在座的所有的企業家們,跟我們一起合作,來推進中國造紙行業的快速的、可持續的、健康的發展。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姚會長。他提出了造紙化學品是未來造紙行業發展的新引擎的助推劑,而且是我們各家企業在深度調整期產品調整也好、思路調整也好,化學品可以助推開發更多新的產品,滿足社會進步的需求,我覺得確確實實給我們開拓了眼界。我們大會還邀請了另外一位嘉賓,是芬蘭貝利的項目總監謝雁南,他曾工作于造紙企業,又走向咨詢公司。我想面對于市場,他有自身的體會,也想借助大會的機會,和我們分享一下在這個時期,市場的走向,未來投資怎么樣?面對未來,大家的機會在哪里?大家歡迎。
謝雁南:謝謝才主任,非常高興又來到這個會場,能夠有機會與咱們企業家和領導來交流。剛才包括錢部長和幾個領導專家講的都非常好,把紙業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機會都一一羅列出來,在這里我再說一點我的看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對于紙業今后的一些發展,我想了想可以總結為三個字,就是:“快”、“中”、“慢”。
首先我從“慢”字講起。剛才錢部長也講,造紙行業已經過了高速發展期,現在處于一個低速甚至滯漲的階段。這已經成為大家的一個共識,而不是一個稀奇的話題。關注點在于這個慢,要慢多久,是不是會一直慢下去?剛才費雪的總經理也講了,其實我們造紙行業的發展,與GDP經濟的發展是有密切的關系,經濟發展的快,造紙行業發展的也快;如果經濟發展的慢,那么造紙行業也一定會受到影響。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我們造紙行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如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不單單是行業自身造成的,而是整個產業鏈都出現了問題。我們的上游制漿行業,再上游的林業,以及下游的包裝、印刷行業,其實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去年造紙行業是虧的,制漿行業可能虧得更厲害,所以說這是整個產業鏈面臨的問題。反饋到造紙行業,這不是短期內能夠很快發生轉變的一個周期。所以這個慢,不是一天兩天的。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慢的話,那么對企業來說,應該怎樣去理解?以前快,說明這個市場蛋糕大,大家沖上去,只要你力氣大,多多少少你都能吃一點。前幾年,很少見到企業出現很大的問題,哪怕是小企業,他也能夠找到機會,在細分市場里拿到自己的份額。但是現在慢了,這個蛋糕小了,那么企業該怎么辦?要么你搶的比別人快一點,撈一瓢;要么就是你身體強,在這個蛋糕里奪得更多的份額。現在這個階段就是在比快和身體強不強的階段。
最近幾年,全球60%-70%的新增產量都在中國,全球各種最先進的、最快的紙機都在中國呈現,所以說硬件不是問題,那么問題在哪里?在軟件。我們有很多企業發展非常迅速,但是在管理中、在系統配套中,其實還有很多問題,可是這些問題反過來說,可能就是機會。當你在這個過程中,把這些問題做的更細致一些,比如剛才費雪總經理提到的關于效率問題,效率的提升涉及到紙機的速度效率、成品率、時間利用率、能耗效率等,通過這些綜合的效率,如果你能從中挖掘出可以潛在改善的空間,這對企業來說,是有效的增強身體、提高抗風險能力的一個有效手段。有句話說,水漲的時候,大家都在游泳,誰也看不到誰;水退了之后才知道,誰在裸泳。所以說,這是一個未來不得不面對的趨勢,也是大家不得不思考的點。
下一個話題講“中”,中是什么呢?就是產業集中度提高。中國造紙行業的產業集中度一直在提高,這是一個趨勢,不僅是中國,全球也是這樣,沒有必要存在這么多造紙企業。這不是一個新話題,在座的同行都知道。問題點在于過去集中的模式和未來集中的模式會有點小變化。因為以前企業資金成本比較低,行業市場比較好,國家也并沒有做很多的限制,企業可以大規模、大產能的發展。小企業也會被淘汰,因為環保的問題。但是這種淘汰不是一種存量的置換,而是一種新的去替代舊的模式。那么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集中模式就會產生小小的一些變化,就是會發生一些存量的演變,會出現一些兼并重組的現象。過去兼并重組的現象也有,比如我在APP工作的時候,也接觸過很多兼并重組的工作。但是我們在這個兼并重組中,也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因為中國企業并不太擅于去做兼并重組,并不擅于在這個存量轉化過程中做一些資源的有效利用。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做過很多類似的項目,幫助很多企業投資方、機構投資方做類似兼并、收購和談判的項目。在這里面,我也有很多體會,比如說中國企業還沒有學會如何做好這塊兼并重組工作。包括兩方面,一方面站在兼并方角度,企業做大的時候,要在市場上發掘好的投資資源,但是大部分時候他們缺乏比較嚴謹的調查,可能在決策的時候過于粗放,導致最后產生了一種所謂雙輸的局面,既背上了包袱,也沒有對原來的企業帶來什么發展。在這點上,對比歐美很多的先進企業,我們在這里需要補課。對被兼并方來說,有些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想退出這個行業,被其他企業并購。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就會走到另外一個誤區,就是企業要被并購需要有自己的一個價值點,表現在你的市場、品牌、成本、通路等等。別人并購你,其實并不是看中你是一個完美的企業,而是看中了你的一個價值點,看中你未來可以成長的空間。就是說有的時候,高富帥、白骨精往往很難嫁出去,但是往往一些有特色的、在某些地方有價值的企業容易成為發展的對象。
第三點再講一個“快”。大家也知道,現在市場發展變化非常快,信息技術推動了整個需求在發生變化。今天我們面臨的銅版紙、文化紙的困境,其實最大原因就是需求的結構變了,大家不再用紙看新聞了,而是用電子媒體。未來這種需求的變化,還會對我們的產品結構產生更深的影響。有些產品,我們今天看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我們大膽預測現在可能大家都離不開衛生紙和包裝紙,但是是不是未來還會這樣呢?可能未來若干年之后,衛生紙也不會成為必需品了。這種可能性我們不能說沒有。所以說趨勢在推動變化,我們要考慮將來投資哪些產品。大趨勢可能大家都能看明白,比如包裝紙、衛生紙是一些可行的方案,大家都會去做。但是其實有很多更好的機會在一些小的演變過程中,比如現在網購的發展。拿衛生紙來說,我們現在衛生紙的銷售主要還是通過傳統的賣場或者經銷商的渠道去走。現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現在很多銷售習慣已經不是到商場去賣了,那么應對這個方案,企業家有沒有設計自己的信息渠道,配套自己的新的產品,原來的產品形式、包裝尺寸,可能已經不適合這種模式了,需要做一些調整。另外就是瓦楞紙、包裝紙這一塊,也有一些機會。就是說,這些小的、細微的快速變化,也能夠給我們在產品改進和投資方面帶來機會。還有一點,我們所有的投資機會在應對快速變化的時候,往往特別關注的是產品。大家都知道,將來我要做什么產品,我要找什么產品機會。昨天我與企業家交流的時候,我聽說現在找10萬噸以上的這種產品已經沒有了。但是其實,我們可以把關注點放到其他一些領域,因為往往變革不一定在產品上,可能在通路上。我們現在看銅版紙、雙膠紙這些產能嚴重過剩的產品,我們現在還是用傳統的通路模式,向印刷廠去走。但是電子商務的發展,能不能讓我們改變一種新的產銷方式呢?流通環節能不能更加扁平化呢?現在微信都能賣電影票、打車了,難道我們這個行業賣銅版紙就不能通過電子商務去實現么?這其實也有一些潛在的投資機會。另外還有一點,這樣快速的變化已經推動了我們產業模式的變化。我們傳統的制造業在往前走的過程中,應該考慮是不是還需要搞那么大的紙機,搞這么大的規模,是不是養這么多人,能不能成為一個有機的組合體。其實這種商業模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且已經發生在很多其他行業。昨天我也有幸參加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在座的企業家在探討一個新的商業業態模式,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萌芽,將來可能會對我們的變革轉型產生一個引領的作用。
所以簡單來說,講三個字“快”、“中”、“慢”,這三個趨勢可能對我們行業帶來很多啟發。行業在轉型,我們1990年以前是一個周期,很多老的產能被現在的紙機所代替;現在馬上又是一個轉型期,是由現代工業向未來新工業方式轉變。這個轉,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周期性的變化,而是結構性變化,這里面蘊育了很多機會,也有很多風險。如果我們的企業家能夠發現并且把握住這個機會的話,我相信就在這個調整期中獲得新生,獲得更好的發展。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謝總。他用幾個字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不管從速度也好、集中度也好、還是產品的推行也好,在這個時候,我們的體會是,在座的企業的老板很多,在高速增長時期,大家全力生產,去拼一下產量就夠了。但是在深度調整時期,只是埋頭搞生產是遠遠不夠的。這次會請來各位專家,也是讓大家休息一下,坐下來思考思考,抬頭再看看路,不管怎么著,會提供一些不同的視角。我是來自輕工業,事實上剛才講到的話題,到去年為止,我們輕工業有671900家企業,企業很多。剛才講集中度,真正的大企業只有2084家,所以這個集中度是很低的。在輕工業整個73個種類當中,我看了看,唯一虧損的就是咱們紙漿,其他行業即使在深度調整期,也沒有出現虧損,可想呢,我們造紙行業本身先感受到了市場的狀況。咱們生產企業在考慮自身的同時,對一些外部大環境也應該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請謝總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未來的出路在哪里。下面呢,我們還想再分享一下Stanley先生的一些想法。實際上我們有一種說法,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大家搞本行的,Stanley先生從他的角度,提出他的觀點,最終落在效率這樣一個門檻當中。效率,我們土話講開源節流,擰抹布啊,挖潛啊,都是效率。但是對效率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上升到這樣的理論水平,旁引歷史來佐證今天,未來怎么走?我覺得短短演講時間還不夠,再請Stanley先生與我們分享一下,他對這方面的理解。大家歡迎。
Stanley Okoro:美國費雪公司的絕大部分觀點在剛剛的演講中已經體現出來了,現在我再加入幾點對中國市場的看法。因為現在中國市場在面臨轉型期,中國現在正從出口型市場逐漸轉為內需型市場,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再結合中國政府高層領導的變化,我認為中國市場將越來越多的面臨國外公司的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很多造紙企業都需要第三方平臺來了解其他造紙企業的競爭力是什么樣的。比如拿現有的資產和國外公司來進行比較,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哪里、劣勢在哪里,針對劣勢能夠做哪些調整。絕大部分的造紙企業都需要有一個標準來發現自己所有的問題。
在對于造紙的上下游行業來說,做一個長期的戰略規劃在目前這個階段來說顯得尤為重要。現在中國市場上很多紙機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新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紙機的技術年齡將越來越老,之后我們將采取什么樣的手段來應對外部的一些競爭,現在這個時候做一個長期的戰略規劃的話,可以規避很多戰略風險。感謝大家參與這次會議,感謝主辦方邀請我們來參加這次會議,大家如果有什么問題的話,可以在會后與我們溝通。謝謝。
主持人:感謝Stanley先生再次與我們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見。
第一環節對話的主題是深調整、新機遇,那么通過四位嘉賓的對話,我們分享了他們的觀點,對深調整也是深信不疑,形成了共識。實際上不僅僅是造紙企業,還包括產業鏈上的其它企業,從大的環境來看,面臨著很多的壓力,一個是速度放緩,然后是貿易保護,第三個是成本上升,第四個是環境壓力。在這些壓力面前,我們造紙行業本身體會到的行業特征可能更深一點,處在一個深度的調整時期,我們造紙行業的產業鏈,處在不同節點上的企業,各自面臨著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各位嘉賓對未來基于不同角度進行了展望,應該講各位對這個行業的發展是充滿信心的,對未來是充滿期待的。感謝各位對話嘉賓,同時感謝大家拿出寶貴的時間來分享各位嘉賓的分析成果。第一環節對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