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市場因素干擾金屬調整步伐
9月下旬,金屬市場出現兩大非市場因素,干擾了金屬調整的步伐。即投行操縱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交割庫出貨導致注銷倉單飆升,以及云南再度傳來收儲消息。前者值得警惕,雖然長期走勢依舊決定于經濟形勢和供求關注,但是投行的操縱行為會導致短期的供求關系扭曲,最終使得金屬短線保持相對強勢或者反彈周期延長;后者對金屬提振有限,反而激發煉廠提高開工率,加大馬力提高產能和產量,導致后市過剩加劇,為下一輪下跌埋下伏筆。
近年來,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和嘉能可等機構大力拓展的倉單抵押融資業,紛紛入股LME旗下的交割庫,打造商品抵押貸款、商品交易和現貨交割庫等貫穿期鋁與現貨鋁的整條貿易流通利益鏈。
繼2008年之后,云南省再次通過收儲挽救地方經濟發展,其中計劃收儲大金屬30萬噸,其中鋁20萬噸,銅2萬噸,鋅5萬噸。然而,此次收儲對金屬價格提振有限,反而導致企業減產或者淘汰落后產能的動力不足,最終引發后市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給金屬再度暴跌埋下隱患。
最后,收儲的量猶如杯水車薪,對緩解過剩的作用不大。銅收儲2萬噸,對于國內龐大的庫存(100萬噸以上),可謂是杯水車薪,電解鋁收儲20萬噸,對于國內現貨90萬噸的庫存也只占庫存比重的22%,況且電解鋁產量增長還在加速;收儲鋅5萬噸,對于國內將近40萬噸的顯性庫存和30萬噸的社會庫存起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